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针刺头三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广里  马玉丹  苏玉伟 《吉林中医药》2010,30(8):711-711,715
目的:为治疗偏头痛寻求一种疗效确切、远期效果稳定的针刺治疗方法,从而普遍推广应用。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用针刺头三针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针刺头三针治疗偏头痛取穴简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仿生针针刺合谷穴,观察进针、出针疼痛的程度,行针时对针感的影响。方法:以疼痛感为观察指标,分别选用仿生针和毫针,对60例受试者进行自身对比研究,并观察两组的疼痛感受。结果:两组间进针出现疼痛情况经Ridit分析,R=0.267,P=0.002,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仿生针组的疼痛明显轻于毫针组。针刺手法两组间经Ridit分析,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仿生针组的针感明显优于毫针组。出针两组间经Ridit分析,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疼痛情况相同。结论:仿生针组在进针降低疼痛感方面优于毫针组,在行针刺捻转手法时仿生针组疼痛感轻于毫针组,在出针疼痛感方面仿生针组与毫针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hs-CRP、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积分为(6.22±1.54)分低于对照组(7.49±1.83)分,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有效降低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恢复动脉血管弹性,减少动脉粥样斑块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许广里  苏玉伟  马玉丹 《吉林中医药》2010,30(7):601-601,639
目的:观察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针刺颈部夹脊穴。结果:总显效率83.3%,总有效率96.6%。结论: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性疼痛的疗效显著,而且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的特点,在患者无痛或微痛的情况下,也能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