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内强回声灶(EIF)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1172例中、晚期妊娠的胎儿进行检查,对检出的胎儿心内强回声灶记录其分布、大小、数量及有无心脏异常等资料,并追踪随访。结果共检出EIF胎儿48例,检出率4.1%,其中40例(83.3%)仅位于胎儿左心室;4例(8.3%)位于胎儿右心室;另4例(8.3%)同时出现于左心室和右心室。48例胎儿均不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心律失常或其他畸形。随访中,胎儿EIF可自行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EIF多为一过性的,对于发现胎儿EIF者不应作为终止妊娠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黄涛  马淑娴  邵毅 《眼科学报》2022,(5):435-442
眼睛由屈光系统和视觉神经系统两大部分构成,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眼部各组织的发育或功能异常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目前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或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探究眼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手段,但上述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体外细胞培养不能完全反映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特征,而动物模型的物种和遗传背景具有异质性。近年来,随着原代组织、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体外三维结构类器官和器官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出了与在体器官的结构、功能更为相似的器官克隆模型,能够提供更敏感、定量、规模化的表型分析,更好地应用于眼的发育、生理结构、疾病机制、个性化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眼科的微流控器官芯片与类器官技术在角膜、晶状体、泪腺、视网膜结构发育和疾病模型均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早期改变,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0%)6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30例和糖尿病合并左心室壁肥厚组(B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量左心室长轴及短轴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径向、圆周峰值应变,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收缩期纵向、圆周峰值应变及平均应变均明显减低(P<0.05),B组低于A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径向峰值应变及平均应变亦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技术可早期检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单纯性三尖瓣反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单纯性三尖瓣反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500胎胎龄18~41周的胎儿进行检测,将检出三尖瓣反流的胎儿分为单纯反流组、非先心病组及先心病组,并测定反流程度及反流速度.结果 共检出胎儿三尖瓣反流68胎,检出率为13.60%(68/500);其中单纯反流组29胎,非先心病组25胎,先心病组14胎.单纯反流组最大反流速度[(169.00±10.70)cm/s]低于非先心病组[(188.00±15.70) cm/s]和先心病组[(200.00±16.80) cm/s](P均<0.05).单纯反流组及非先心病组胎儿出生后反流均消失.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生理性”胎儿三尖瓣反流的检出率较高;反流程度不能作为终止妊娠的指标,即使程度重、速度快,如不合并严重心脏畸形及其他异常因素,胎儿均可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