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为无痛胃镜制作专用体位架,确保无痛胃镜操作的顺利进行.方法 用木板材制作出L型体住架,配备相关约束带构成侧卧防倾伏体位固定架.结果 经临床应用验证,此体位架不仅可防止患者进入催眠镇痛状态后向前倾或向后倒伏,而且可防止术中患者意外挣动而影响内镜操作.结论 侧卧防倾伏体位固定架值得在无痛胃镜检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是肛型阿片受体激动剂,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与丙泊酚复合进行静脉全身麻醉,多项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后的痛觉过敏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佐辛、喷他佐辛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帕瑞昔布是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目前均用于各种疼痛治疗。  相似文献   
3.
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是指在置入喉镜或气管插管过程中引起的儿茶酚胺反应,严重干扰循环稳定,因此越来越受到麻醉医师的重视.本次研究对喉麻管喷雾利多卡因于咽喉及气管黏膜表麻和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对全麻诱导期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抑制效应进行了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B超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0例上肢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B超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Ⅰ组采用0.9%的甲磺酸罗哌卡因,Ⅱ组采用0.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Ⅲ组采用0.4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结果3组比较麻醉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引起麻醉不良反应方面,Ⅲ组明显低于Ⅰ组、Ⅱ组。结论B超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显著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从而减少或者避免麻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急诊行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自控性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CA组)和对照组(NA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再植指术后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和指体坏死发生例数并计算再植指成活率,记录两组术前(T0)、术后3h(T1)、术后24h(T2)、术后48h(T3)时患侧肘静脉血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CA组高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P<0.05);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和指体坏死发生例数CA组均低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60、1.67、1.66,P均<0.05)。两组不同时间点间MDA、SO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29.43、59.82、15.51、27.53,P均<0.05)。与T0点比较,两组在T1、T2、T3时间点MDA均增高,SOD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5.24、13.02、13.48、8.68、14.87、24.42;23.60、17.22、14.63、7.83、12.70、17.71,P均<0.05)。在T1、T2、T3时间点,CA组MDA均低于NA组,SOD均高于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1、2.26、2.24;2.82、3.04、2.77,P均<0.05)。结论患者自控性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缺血再灌注的再植指具有保护作用,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 ERCP)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但术中因手术刺激因素,患者常出现呃逆,影响手术进程,甚至不得不放弃手术.本次研究采用重复吸入患者自体呼出CO2气治疗ERCP手术过程中呃逆2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总结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腰交感神经调制治疗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治疗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治疗中密切配合医生穿刺操作,做好病情监护;治疗后护送患者回病房,做好交接工作,并妥善处理各种器械。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腰交感神经调制治疗,术后患者自觉腰背部以下及双下肢由凉、冷变温暖,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个月,8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再次出现间隙性跛行伴疼痛但无新发静息痛,2例足趾坏疽者行截趾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急诊行断指再植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CA组)和对照组(NA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再植指术后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和指体坏死发生例数并计算再植指成活率,记录两组术后即刻(T1)、术后24h(T2)再植指固有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动脉内径(AD)、远指端血氧饱和度(SpO2)和温度(Ts)变化。结果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CA组高于NA组,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和指体坏死发生率CA组均低于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2时CA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AD、SpO2、Ts均高于NA组,阻力指数(RI)低于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可以缓解再植指固有动脉痉挛,增加指体血流量,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喉麻管在气道或食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行气道或食道中异物取出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观察组):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1~0.3mg、氯胺酮1mg/kg、异丙酚1.5mg/kg后用弯喉镜显露声门,喉麻管接含有2%利多卡因2.5ml的针筒行气管内或食道内表面麻醉.Ⅱ组(对照组):静脉注射药物(同Ⅰ组)后咽喉部用普通喷雾器以2%利多卡因喷洒.操作术中静脉推注异丙酚15~20μg/(kg·min)维持麻醉.分别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表面麻醉时、手术关键操作时的血压(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 Ⅰ组病人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压(BP)、HR、SpO2平稳,Ⅱ组病人则BP、HR、SpO2波动较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麻管利多卡因喷洒用于气道、食道异物取出手术中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对维持血流动力学和SpO2的稳定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麻腹部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ONV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精神方面的影响,同时可导致伤门裂开、颅内压增高、水电解质紊乱、误吸、窒息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本文将托烷司琼联合盐酸戊乙奎醚应用于全麻腹部手术,观察其对术后PONV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