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7例男性患者有非婚性生活史,2例女性患者其配偶有梅毒。9例患者血清、脑脊液RPR及TPHA均阳性。青霉素是治疗首选。结论神经梅毒根据不同类型有多种发病形式,首诊易误诊及忽视,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阳性可确诊。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手足角化性湿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17例手足角化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雷公藤多苷组、软膏组。联合组给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雷公藤多苷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口服治疗;软膏组给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和软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组和软膏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痊愈率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和软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雷公藤多苷组和软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公藤多苷组和软膏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手足角化性湿疹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皮损症状,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苦胆草对斯氏狸殖吸虫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IMP-1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γ-干扰素组和苦胆草组.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12周后取肝脏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TIMP-1 mRNA的表达.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IMP-1 mRNA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γ-干扰素组和苦胆草组大鼠肝组织TIMP-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 结论:苦胆草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IM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ling testing,VCT),将其作为艾滋病预防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之一,我院于2006年9月开设VCT门诊,在开展自愿咨询检测的同时给就诊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可提高HIV和梅毒的检出率使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现对本院VCT门诊就诊者中进行HIV和梅毒抗体筛查的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诊断、脑脊液异常的含义和价值.方法 以住院治疗的32例梅毒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史、放射扫描检查、脑脊液检查,并列表比较分析.结果 神经梅毒15例(确诊10例,疑似5例),血清固定9例,潜伏梅毒3例,二期梅毒5例.有脑脊液异常者22例,其中RPR阳性10例,TPHA阳性17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5例,蛋白质增高6例.结论 住院梅毒以神经梅毒和血清固定为主,脑脊液检查是明确和排除神经梅毒的重要依据.脑脊液异常情况复杂,在诊断中的地位也不相同,需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及皮肤纤维瘤(DF)中CD99及mi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印迹检测DFSP和DF中CD99蛋白表达。实时PCR检测miR-637、miR-576-5p、miR-23a、miR-23b、miR-625及miR-205在DFSP和DF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D99蛋白在DFSP(73.33%)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DF(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DFSP组织中CD99蛋白含量(1例,CD99/黏着斑蛋白 = 11.289)明显高于DF(2例,DF1: CD99/黏着斑蛋白 = 4.743,DF2: CD99/黏着斑蛋白 = 2.402)。实时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DF相比,DFSP中miR-205表达明显下降(DF ∶ DFSP = 1 ∶ 0.16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iR-205可以作用于CD99 mRNA的3′UTR区域。结论 CD99及miR-205均可作为鉴别诊断DFSP和DF的分子标记物。 【关键词】 皮肤纤维肉瘤; 纤维瘤; 抗原,CD99; miR-2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女性宫颈、阴道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6例女性宫颈、阴道尖锐湿疣患者,其中初发组30例,复发组26例。先用微波凝固快速去除可见的疣体,再立即进行ALA—PDT治疗。结果:经微波联合ALA—PDT治疗一个疗程(14天)后,观察随访3个月,48例痊愈,其余8例有不同程度的复发,总复发率为14.3%。其中初发组2例复发,复发率为6.7%;复发组6例复发,复发率为23.1%。结论:微波联合ALA—PDT是治疗女性宫颈、阴道尖锐湿疣的一种快速、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痤疮治疗中的热邪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邪是痤疮,尤其是寻常型痤疮致病的重要原因,热邪辨证是痤疮治疗中重要而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临床,根据热邪所在病位和轻重、兼挟,将痤疮中的热证辨证分为五型,并对每型之渊源、代表医家、治疗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住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致病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住院带状疱疹患者32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完整病历资料、出院后门诊复诊记录,确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5例,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68例。比较两组患者病毒感染轻重、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就诊时间、早期治疗方案和疗程。结果: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前驱痛占比、急性期疼痛程度评分、皮损性质和面积评分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种类数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就诊时间(3.37 d)短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6.4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3,P=0.00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早期治疗不规范患者(15例,占比27.27%)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38例,占比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1,P=0.017)。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与病毒感染轻重、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就诊时间、早期治疗方案和疗程密切相关。病毒感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