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6%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婴儿腹部大手术术中容量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行腹部大手术,术中应用6%羟乙基淀粉130/0.4的25例婴儿(0-12个月龄,体重1.9-9.5kg)为试验组;选择性别、月龄、体重、手术及手术时间与试验组相匹配,术中未使用6%羟乙基淀粉130/0.4的25例婴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所行手术操作由同一组外科医师完成,术中容量治疗策略及使用血液制品的指征和用量,均由麻醉主治医师根据临床情况综合确定。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术中输注液体的差异,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术中使用血液制品的比例。结果两组患儿月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和术前血红蛋白含量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中应用胶体液量(85.00±41.00)ml显著高于对照组(24.00±35.47)ml,P=0.000;而晶体液量(163.00±101.15)ml显著少于对照组(225.00±114.31)ml,P〈0.05。试验组患儿术前心率(129.16±22.01)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143.88±16.88)次/min,P〈0.05,而两组患儿术后心率和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有7例(28%)患儿,而对照组有14例(56%)患儿术中使用血液制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未见6%羟乙基淀粉130/0.4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外科并发症。结论6%羟乙基淀粉130/0.4可安全用于行腹部大手术婴儿术中体液容量治疗,并减少术中使用血液制品患儿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经鼻喷雾用于幼儿术前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80 例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幼儿( 年龄1~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生理状态评分I~II 域级,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生理盐水组各40例,进入手术室前5 min采用MAD NasalTM经鼻黏膜喷雾给药装置分别给予咪达唑仑(5 mg/mL)和生理盐水0.04 mL/kg。观察并记录患儿与家长分离时的镇静评分(G评分)、麻醉诱导时的面罩接受程度评分(S评分)、术毕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EA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咪达唑仑组G评分、S评分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EA评分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两组术毕拔管时间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术前用药或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经鼻喷雾可有效用于幼儿术前焦虑。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置管是麻醉科医师临床工作中的常用操作,近年来超声引导大大提高了置管成功率,然而在新生儿或低体重患儿中失败率仍较高.患儿中心静脉置管多采用经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IJV)、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入路.Breschan等[1]和Yamamoto等[2]研究发现,超声引导下由锁骨上窝经头...  相似文献   
4.
七氟烷与异丙酚在儿童麻醉中诱导及苏醒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儿童手术的诱导和苏醒特征。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2~12岁ASAI级住院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所有患儿均不使用术前用药。S组通过面罩吸入七氟烷,采用浓度递增法麻醉诱导,术中复合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P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诱导及维持麻醉。两组均采用机械控制通气,手术结束时停用所有药物。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诱导、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S组诱导时间为99±35s,P组为55±16s,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两组在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及插管过程中,S组发生心动过速14例(56%)、高血压和低血压各1例(4%),P组发生心动过速2例(8%)、心动过缓4例(14%)、低血压8例(32%)。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3例,52%)高于P组(6例,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相比,儿童七氟烷递增浓度法吸入诱导速度较慢,诱导期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的苏醒期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与全静脉麻醉无差异,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在婴儿腹腔镜手术全麻期间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患儿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合理的呼吸管理方式.方法 4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婴儿,年龄1~3个月,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二氧化碳(CO2)气腹期间,随机接受PCV和VCV二种通气方式,分别于气腹前(T1)、气腹开始后15 min(T2)、气腹开始后30min(T3),记录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胸肺顺应性(lung-thorax compliance,C)等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于T1、T3时点采集血样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CO2气腹后,二组患儿在T2、T3时点的C较气腹前显著下降(P<0.05),Ppeak、Pmean及PaCO2显著上升(P<0.05),气腹期间,VCV组患儿的Ppeak和Pmean明显高于PCV组患儿(P<0.05),二组患儿之间的PaO2和循环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小婴儿腹腔镜手术的全麻中,气腹期间应用压力控制模式机械通气,能在相对低的气道压力下提供有效的肺通气,在预防患儿产生肺气压伤方面较VCV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患儿术前用药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普通外科或泌尿外科手术的患儿92例,年龄1~6岁,其中1~3岁及4~6岁儿童各46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年龄段分层后随机分为2组(n=46):咪达唑仑组(M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约20 min由家长陪同进入麻醉准备室,分别于10 min内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1 mg/kg或右美托咪啶1 μg/kg.采用异丙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七氟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于用药前(T1)、与家长分离(T2)和进入手术室(T3)时记录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YPAS)、镇静评分、HR、MAP、RR、SpO2.于T2,3时记录患儿进入睡眠状态(镇静评分4分)的发生情况.记录七氟醚呼气末浓度(CetSev)、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拔除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室观察时间、苏醒期谵妄发生率、补救镇痛药使用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3时mYPAS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升高,D组T3时HR及T2,3时MAP降低,M组T3时HR升高(P<0.05);与M组比较,D组T2,3时镇静评分和睡眠发生率升高,T2时HR降低(P<0.05),mYPAS评分、RR、MAP、SpO2、CetSev、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拔除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室观察时间、苏醒期谵妄发生率、补救镇痛药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用于患儿术前用药的镇静效果优于咪达唑仑,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强于咪达唑仑,需注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儿童七氟醚、异氟醚及全静脉麻醉中罗库溴铵的恢复时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罗库溴铵气管插管剂量在儿童七氟醚、异氟醚和全静脉麻醉中恢复时程的差异.方法 51例2~14岁儿童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异氟醚组(I组)和全静脉麻醉组(P组).静脉给予罗库溴铵O.6 mg/kg,比较T1恢复至基础值10%、25%、75%的时间(T10、T25、T75)和恢复指数(RI=T75-T25)在不同麻醉方式下的差异.结果 三组儿童T10、T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T75和RI长于P组(P<0.05),S组与P组比较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与I组所有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罗库溴铵气管插管剂量,在七氟醚、异氟醚和全静脉麻醉下的临床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醚麻醉下肌松作用完全恢复时间较在全静脉麻醉下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腹腔镜手术中两种呼吸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期间采用定压通气(PCV)和定容通气(VCV)对患儿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新生儿,按照麻醉中机械通气方式分成PCV组(n=25)和VCV组(n=25),气腹过程中通过调节吸气压力(PCV组)或潮气量(VCV组)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稳定在(45±1)mmHg。于气腹开始前(T1)、开始后15min(T2)和30min(T3)记录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胸肺顺应性(C)等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在T2、T3时点的C均较气腹前显著下降(P〈0.05),Ppeak、Pmean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上升(P〈0.05),两组之间的PaCO2和循环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V组Ppeak和Pmean明显高于PCV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腹腔镜手术气腹期间应用压力控制模式机械通气,能在相对低的气道压力下提供有效的肺通气,在预防患儿产生肺气压伤方面较容量控制模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分析门静脉高压(PH)患儿围术期动脉后负荷、心功能、容量负荷参数的一般变化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1—12月本院择期行肠-门静脉(改良)分流手术的PH患儿共20例(PH组),年龄14岁,ASAⅡ或Ⅲ级。随机选取同期年龄匹配行开腹手术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非PH组)。在麻醉诱导后,常规行桡动脉置管以监测血压和使用PRAM。在切皮前(T_1)、切皮5 min后(T_2)、关腹(T_3)、术毕时(T_4)使用PRAM记录SBP、DBP、HR、重脉压、每搏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心室弹性(Ees)、动脉后负荷(Ea)、脉压变异度(PPV);记录麻醉时间、麻醉药物用量。结果与非PH组比较,T_1—T_4时PH组HR明显减慢(P0.05),T_3—T_4时重脉压明显增高(P0.05),T_1、T_2、T_4时SVI明显增高(P0.05),T_1、T_2、T_4时Ea明显降低(P0.05),T_2、T_3时PPV明显降低(P0.05),T_3、T_4时Ees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SBP、DBP与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H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为每搏量增高和动脉后负荷降低,心功能轻微受损,脉压变异度数值偏低。  相似文献   
10.
低体重(2500g以下)新生儿腹部手术,由于患儿脏器结构和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且常合并较严重的并发症,给麻醉带来很大困难和风险。对此种手术采取何种麻醉方式,报道不。本院14年来对此类患儿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或硬膜外(含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两种麻醉方法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