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1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MecA、Nuc基因的检测,以期选择出一种适合临床的并能简便、快速、准确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方法。方法细菌鉴定及药敏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MecA、Nuc基因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结果FQ-PCR对1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Nuc基因检出率为75.0%,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对1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RSA检出率为72.8%,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对MRSA的检测正确率为94.8%。结论FQ-PCR检测MRSA正确率高,只需要1~2 h即可完成。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定量分析临床实验室不同组别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性能,改进实验室质量。方法收集2013年度生化组与血液组共35个检验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计算检验项目的σ值,评价检验项目分析性能。结果生化组参与评价的23个临床检验项目中σ≥6的10项,5≤σ6的6项,4≤σ5的3项,3≤σ4的3项,σ3的1项,平均σ值为5.962。血液组参与评价的12个临床检验项目中σ≥6的8项,5≤σ6的2项,4≤σ5的2项,平均σ值为7.38。生化组分析性能未达到6σ的检验项目占总项目的37%,血液组分析性能未达6σ的检验项目占总项目的11%。生化组与血液组检测项目σ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配套试剂与配套试剂检测项目σ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σ理论可以用于临床检验项目质量的评价,并可广泛用于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进行疱疹病毒病原学快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未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根据病情分别取其泪液或病变区角膜上皮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 virus,HSV)1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和EB病毒(EB virus,EBV)的核酸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9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有54例检测出疱疹病毒核酸,检出率为60.0%;发病后首次就诊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疱疹病毒核酸的检出率为94.7%,明显高于多次发作后就诊的患者(检出率为34.6%),2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后首次就诊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毒为HSV1、EBV和HSV2,多次发作后就诊的患者感染的病毒主要为HSV1和HCMV。5种疱疹病毒中HSV占病毒检出数的74.0%,上皮型角膜炎中疱疹病毒核酸的检出率为30.6%,基质型角膜炎中疱疹病毒核酸的检出率为95.1%,基质型角膜炎中疱疹病毒检出率高于上皮型角膜炎(P<0.001)。上皮型角膜炎中HSV1病毒的检出率和平均拷贝数明显高于其他病毒;基质型角膜炎中HSV1、HSV2病毒的拷贝数明显高于其他疱疹病毒拷贝数。结论 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应尽早进行核酸检测以明确疱疹病毒类型及拷贝数,检测结果为进一步的抗病毒治疗和疗效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基于mec A/nuc/fem B三基因联合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鉴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方法。方法 以常规检验标本中分离和采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为凝固酶阳性的MRSA为研究对象,通过PrimerPremier5.0和Beacon Designer 7软件设计针对mec A/nuc/fem B特异性PCR引物及Taqman荧光探针,荧光探针5'端分别采用FAM,HEX及ROX标记,3'端采用BHQ1标记,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结果 ①1 g/dl凝胶电泳结果显示mec A/nuc/fem B三个基因引物特异性较好,扩增出的条带分子量与预期分子量一致且未见非特异性扩增; ②在单管单通道及单管多通道的PCR检测中mec A/nuc/fem B均获得特异性扩增,且三个基因在单管多通道的PCR扩增效果与单管单通道的相类似。结论 成功建立了多通道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鉴定MRSA的方法,mec A/nuc/fem B三种基因联合检测可有效区分凝固酶阴性和阳性的MRSA,提高鉴定MRSA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技术,设计河豚毒素(TTX)小分子拮抗肽,分别用免疫学方法和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技术,对TTX的空间结构进行了优化;用分子对接确定了TTX关键位点;用分子模建设计了3个能与TTX结合的小分子拮抗肽;分别用竞争ELISA进行免疫学筛选;用动物实验进行中和活性测定。结果成功设计了3个针对TTX的小分子拮抗肽并进行了多肽合成,用竞争ELISA筛选到针对TTX的小分子拮抗肽P2,拮抗肽P2浓度与TTX的结合能力成正比。动物实验中,针对TTX的小分子拮抗肽P2对注射2.5倍半数致死剂量TTX昆明小鼠的保护率为25%,起到了一定解毒效果。结论获得了能与TTX特异性结合的中和性小分子拮抗肽,TTX浓度达到4.05μg/mL(LD50的2.5倍),TTX拮抗肽P2对实验组小鼠的保护率为25%。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3个高危型别的感染情况及在不同年龄、宫颈疾病中的分布情况. 方法 收集2012年4月到2014年2月门诊就诊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3 221例门诊患者中,HPV 13个高危型别的检出率为33.7%,其中男性患者650例,检出率为22.8%;女性患者2 571例,检出率为36.5%.年龄18~22岁、23~44岁和45~80岁组男性HPV 13个高危型别的检出率分别为14.7%、21.2%和37.9%,女性检出率分别为41.2%、33.4%和44.4%.结论 北京市3221例门诊患者,HPV高危型总体阳性率较高的型别为HPV16型、HPV52型和HPV58型,女性感染HPV13个高危型别总阳性率高于男性;HPV高危型在男性与女性各个年龄组中的分布有差异,但HPV16型和HPV58型在两组中阳性率都较高;在男性门诊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逐渐增加.对男性13个高危型别阳性者进行早期干预,在降低其女性伴侣宫颈疾病的发病率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