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及分子溯源分析,为科学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感染性腹泻事件开展现场调查,描述疫情三间分布,分析流行特征.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剩余食物、环境及水源标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选择代表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全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单核苷酸多态(SNP)分析,预测毒力基因谱及耐药基因谱.结果 2017年8-9月报告的3起疫情共发病282例,以发热、腹泻为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症状不明显,均为学生群体,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肛拭宋内志贺菌检出率为62.22% (56/90),肛拭ipaH基因检测阳性率为69.70% (46/66),环境样本阳性率为12.31% (8/65);PFGE,全基因组MLST,SNP分析表明,3起疫情代表菌株不同源.毒力基因预测共有12种毒力基因.耐药基因预测有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啶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的耐药基因.结论 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宋内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暴发之间无直接关联,病原菌毒力基因谱与国内常见宋内志贺菌特征一致,存在多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2.
3.
自杀患者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衡水市居民自杀情况,为今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对衡水市三所综合医院2000年至2004年收治的自杀患者(有自杀行为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起肉毒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1月 -3月 ,陕西省岐山县×村一农户家庭 ,先后有 12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 ,视力模糊 ,接着出现呛咳 ,四肢无力 ,进行性四肢活动障碍等症状 ,其中 3人于发病数日后死亡 ,死者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7岁。经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 ,确认本起食物中毒是由A型肉毒毒素中毒引起。2 0 0 3年 3月 2 9日 ,根据疫情报告 ,迅速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并采样。经调查发现该农户家厨房卫生条件极差 ,所用食具、碗、碟、盆等存放各种吃剩食物 ,生熟堆放一起 ,有的已经变质、变味 ,腌制的各种酱菜及豆制品已变质发霉 ,特别是豆腐乳 ,…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食品中沙门氏菌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污染情况。方法 2002-2007年检测陕西省8个监测点的14类2 960份食品,采用现场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2 960份食品中检出沙门氏菌污染230份,沙门氏菌检出率7.77%。其中生猪肉、生牛肉、生禽肉、生羊肉的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19.10%、21.93%、11.63%、16.59%;熟肉和水产类为检出率5.76%、3.83%;奶类、速冻米面等食品中未检出。在时间上,以2005年检出率最高,2007年最低。在空间上,陕北高于关中高于陕南(χ2=12.16,P<0.01);病原学鉴定分属11个血清群或亚群、28个血清型,发现了陕西省未曾报道的Q群和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结论要在努力把关生肉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基础上,高度关注和严格控制熟肉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防止肉食品变质;根据关中、陕北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的特征开展食品卫生工作,落实监管措施,防范新种群菌株的扩散,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6.
陕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及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毒力基因的分布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016年本省不同地区不同食品中收集到的123株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的10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方法对携带呕吐基因的蜡样芽胞杆菌进行分子分型,并用Bio Numerics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23株蜡样芽胞杆菌均携带有毒力基因且均携带3种以上,最多携带9种。nhe基因和ent FM基因是本省的主要毒力基因。不同地区溶血素hbl基因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食品bce T基因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株携带呕吐基因的蜡样芽胞杆菌的PFGE结果显示没有聚集性。结论本省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基因型多样,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构成潜在的毒性威胁,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渭南市水产品及淡水养殖环境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及病原学特征,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参照陕西省食品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及淡水鱼养殖环节中常见弧菌专项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样品的采集及致病性弧菌的检测。结果 434份水产品及淡水养殖环境样品中共检出致病性弧菌177株,总检出率40.78%;其中霍乱弧菌检出率最高(35.53%),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5.53%)。不同种类样品中淡水鱼致病性弧菌检出率最高(57.93%),其次为淡水鱼存养水体(42.59%)和淡水养殖场水底沉积物(40.62%)。不同采样环节中采自养殖环节的样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48.21%),其次为流通环节(17.24%)。检出的140株霍乱弧菌均为非O1群和非O139群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trh毒力基因的检出率为45.83%。结论渭南市水产品及淡水养殖环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弧菌污染,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是污染水产品样品的主要致病菌,淡水养殖环节中的水产品是遭受致病性弧菌污染的高危样品。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2002~2006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和高危食品种类.方法 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02~2006年采集8个监测点内的7大类市售食品共计2 772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O 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弯曲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 772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菌765株,总检出率33.67%.其中生肉类、水产品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5.31%(536/969)和43.50%(144/331),其次熟肉制品检出率17.57%(71/404).监测的5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检出,各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6.68%和9.15%;O157:H7检出率为0.66%;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高达30.15%;生猪肉、生禽肉中弯曲菌的检出率分别达14.81%和26.07%.沙门菌经血清学鉴定,分属11个血清群或亚群、29个血清型,并发现陕西省未曾报道过的新血清群和血清型.结论 通过连续5年对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高危食品及5种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食品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2000~2001年分离鼠疫菌株特性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为了解陕西省动物鼠疫流行的病原特点。方法 对2000~2001年定边县分离于不同宿主、媒介动物的19株鼠疫菌进行了生化、毒力因子和毒力测定。结果 所有菌株生化特点一致,4种毒力因子除1株菌为Pgm±外,均齐备。对5株菌的毒力测定LD_(50)介于41~180之间。结论 分离菌株为鄂尔多斯高原生态型强毒鼠疫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