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行掌侧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4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分为疗效优良组(n=34)与疗效欠佳组(n=7),对年龄、骨折AO分型、骨质疏松、医源性软组织损伤、康复锻炼时间等可能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93%;疗效优良组与疗效欠佳组在年龄、AO分型、是否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是否存在医源性软组织损伤、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龄、AO分型、是否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是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年龄、AO分型、是否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可影响手术预后,要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及其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5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髌股关节炎患者采用针刀松解股四头肌筋结点治疗的效果及对股四头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髌股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剂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接受者针刀松解股四头肌筋结点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股四头肌功能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股四头肌积分肌电值及中位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LKS评分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松解股四头肌筋结点治疗髌股关节炎患者,能明显改善股四头肌功能状态,缓解局部疼痛等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联合侧方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5例股骨干骨折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交锁髓内钉联合侧方锁定接骨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导针进针次数均低于对照组,髋膝关节功能评分、髋膝关节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联合侧方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可减少手术创伤,改善术后髋膝关节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150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75例。两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西药碳酸钙D3片, 研究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独活寄生汤, 记录并对比两组用药前后骨密度、骨折恢复情况(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Cobb角)、腰椎功能等指标。结果用药前, 两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 研究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 两组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Cobb角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 研究组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Cobb角测量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用药前, 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 研究组ODI评分[(14.35±1.06)分]低于对照组[(17.89±1.44)分], 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臀部肌肉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治方法,并结合15具尸体标本30条坐骨神经的解剖走行特点分析其损伤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23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并通过15具尸体标本和23例手术患者共53条坐骨神经归纳坐骨神经穿出梨状肌前后的分支类型,论述坐骨神经伤的医源性和解剖学原因。结果:(1)23例患者中,术后1周症状完全恢复4例,基本恢复7例;术后随访3个月:完全恢复11例,基本恢复6例,部分恢复6例;术后6个月:完全恢复16例,基本恢复5例,部分恢复2例,治愈率69.6%;(2)15具尸体30条坐骨神经对照组变异比例小于正常变异比例;23例坐骨神经损伤的病例中,有4例为I型,1例为Ⅱ型,14例为Ⅲ型,4例为Ⅳ型,变异比例82.6%,且损伤者多为小儿。结论: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不仅与注射操作不规范所致的机械刺激、药物毒性、瘢痕压迫有关,主要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学结构和走行变异有关。解剖学结构中小儿臀大肌发育差、臀部小和坐骨神经走行变异是其注射性损伤的物质基础;外科治疗是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患者应用环跳穴、阳陵泉穴电针齐刺对炎症反应水平、疼痛强度及胫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我科于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1).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采用联合电针刺激环跳穴和阳陵泉穴.4 w后,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强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胫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研究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Pain visual analog Scale,VAS)、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胫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齐刺环跳穴、阳陵泉穴能够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炎症反应及胫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