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征是指双侧丘脑内侧腔隙性梗塞所引起的一组征侯群,目前报告不多,国内仅见两例,现将我科近日经CT及MRI证实的一例报告如下: 男性,45岁,干部。患者于1990年5月26日中午看电视后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次日呈嗜睡状,4天后意识恢复,主动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治疗急性脑梗塞前后的经颅多普勒(TCD)改变.方法: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前中后分3次观察TCD前后对照.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有显著意义.结论:TCD对溶栓治疗效果评定及急性脑梗塞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鉴于国内对慢性肾炎尿毒症之癫痫发作尚少论述,现将本院慢性肾炎190例并发尿毒症40例(21%)中伴有癫痫发作的14例报告于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4例。21~40岁8例。慢性肾炎病史达1~5年者7例。除1例病情危重自动出院外,余13例皆死亡。14例癫痫均系首次发作,既往无癫痫史及家族史。临床表现为全身性癫痫大发作,反复发作2~3次后进入癫痫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4.
据苏联学者报道(2:101,1963),观察嗜酸性细胞的变化,有助于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目前国内尚未见专题报道。我们对120例脑血管病的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动态进行了观察,现初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们自83年12月~86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328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8例,其中经CT头颅扫描检查24例。现结合CT资料,就急性脑血管病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及脑脊液压力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作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大白鼠为材料,制造实验性脑震荡,报告脑震荡后症状和体征、尸检大体和显微镜观察结果,对“脑震荡”的概念和含义以及脑震荡的病理生理基础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刘卉  马伯扬 《临床荟萃》2009,24(9):805-806
丁苯酞(恩必普,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软胶囊属于国家一类新药,其有效成分为dl-3-正丁基苯酞,经20余年的动物试验证明具有独特的明显的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我科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皮质醇激素测定对肾上腺皮质疾病及某些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其重要意义。本文报道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及心衰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激素浓度的变化,探讨危重患者测定皮质醇激素的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脑出血组28例,男24例,女4例,年龄16~98岁,平均57.9岁。脑血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pn)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自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珠江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2例)、脑出血伴梗死患者(62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52例)以及健康对照者52例,分别应用微量免疫荧光法(Micro-IFA)检测Cpn特异性抗体IgG、IgM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自介素-6(IL-6)和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 结果 五组患者的Cpn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pn特异性抗体IgG与脑梗死有关,脑血栓组患者血清IL-6与sICAM-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356,P=0.000),Cpn IgG滴度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204,P=0.022),但与sICAM-1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Cpn感染可能通过影响IL-6、sICAM-1水平作用于血管内膜,促进白细胞内皮黏附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测量246例健康成人大脑半球和小脑以及大脑半球各区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结果发现:1、同龄同性别比较:大脑半球、小脑及大脑半球各区rCBF无显著性差异,脑血流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2、同龄不同性别比较:中年组中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的rCBF明显高于男性,男性从青年至老年rCBF减少曲线高峰在中年组,而女性则呈现脑血流量逐渐减少现象.3、小脑rCBF的均值明显低于大脑半球rCBF均值。小脑rCBF减少出现在中年期以后,而大脑半球的rCBF减少于中年期便明显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