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可溶性凋亡因子及抗氧化分子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检测临床价值。方法 76例VD患者根据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分为轻度(26例,21~26分),中度(26例,10~20分)和重度(24例,0~9分),同期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可溶性Fas(s Fas)、可溶性Fas L(s Fas L)等可溶性凋亡因子表达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力(TA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VD组血清s Fas、s Fas 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患者痴呆程度加重,血清s Fas、s Fas L表达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VD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力(TA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分子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患者痴呆程度加重,血清抗氧化分子表达水平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结论 VD患者血清可溶性凋亡因子水平明显升高,而抗氧化分子水平明显降低,对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文彦  马京京  贾庆忠 《中国药房》2012,(42):4006-4009
目的:为临床使用瑞替加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文献,从抗癫痫动物研究、其他辅助作用研究、作用机制、安全性研究4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瑞替加滨作为第1个以KCNQ型钾离子通道为靶点的药物,与其他抗癫痫药作用机制完全不同,它的出现是抗癫痫药一个新亮点,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其他方面的生理作用如神经保护、神经疼痛、高血压(尤其是肺动脉高压)、脑卒中等方面的机制还有待研究。现有实验数据提示,瑞替加滨相对安全,在中枢和泌尿系统出现的不良反应或毒性作用对临床研究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miRNA-146a-5p(miR-146a-5p)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随后制备癫痫海马神经元模型,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转染时添加等体积opti-MEM培养基;阴性对照组(NC组):转染80 n M浓度NC至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 miR-146a-5p组:转染80 n M浓度miR-146a-5p mimics至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转染后培养24 h,再用200 ng/ml脂多糖(LPS)诱导6 h,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鉴定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采用膜片钳技术检测正常大鼠海马神经元和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性放电频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未经LPS诱导各组海马神经元miR-146a-5p表达水平及经LPS诱导后各组海马神经元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IκBα(p IκBα)、NF-κB P65、IKB激酶-β(IKKβ)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经LPS诱导后各组海马神经元IκBα、p IκBα、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经LPS诱导后各组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7 d的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大鼠海马神经元相比较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性放电频率明显较正常大鼠海马神经元明显增加(P 0. 05); miR-146a-5p组海马神经元miR-146a-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NC组(P 0. 05);经LPS诱导后miR-146a-5p组海马神经元p IκBα、NF-κB P65、IKKβ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ontrol组和NC组(P 0. 05),而IκB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NC组(P 0. 05);经LPS诱导后miR-146a-5p组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IL-6、ICAM-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ontrol组和NC组(P 0. 05)。结论miR-146a-5p可抑制LPS诱导的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p IκBα、NF-κB P65、IKKβmRNA及蛋白表达,促进IκBα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TNF-α、IL-1、IL-6、ICAM-1等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α突触核蛋白(α-Syn)是一种小分子酸性可溶性蛋白,是帕金森病(PD)发病的病理基础,在P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对α-Syn的结构、功能及其导致PD的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合近年来对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2型(SCA2)与α-Syn关系的研究来阐述带有PD症状的SCA2的发病是否与PD有共同的发病基础,是否也是α-Syn异常聚集所致,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同检测技术检测抗核抗体(A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2例,非SLE AID患者97例,非AID患者92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ANA。结果 ELISA法与IIFA法检测ANA在3组受试者中平均符合率为78.8%。ELISA法与IIFA法检测ANA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598,P0.05)。AID组及非AID组均存在ANA检测IIFA+LIA-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100为主。AID组及非AID组IIFA+LIA-者荧光模式均以核颗粒型为主,分别占67.44%和54.69%,2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核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FA-LIA+组中AID患者占73.3%,比例高于非AID组,AID组IIFA-LIA+患者以SSA/Ro60、SSA/Ro52、SSB/La为主要阳性自身抗体,而非AID组IIFA-LIA+患者以anti-Sm、SSA/Ro52、SSB/La、CenpB为主要阳性抗体。结论临床上诊断AID时应注重多指标多方法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