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广州蚯蚓体腔液酶溶纤维蛋白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了广州本地蚯蚓的体腔液,制成冻干粗粉。以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查了冻干粗粉的溶纤维蛋白活性。结果,5μg冻干粗粉与1 Iu尿激酶活性相当。冻干粗粉还能使经85℃,30分钟加热平板的纤维蛋白溶解,但作用较弱。按Umetsu等的方法,观察了蚯蚓体腔液冻干粗粉(30mg/kg体重,经腹部切口注入十二指肠,30分钟后作血管插管),对纤维蛋白生成的抑制率为59.01±25.89%;尿激酶(1500 Iu/kg体重,插管后立即静注)对纤维蛋白生成的抑制率为62.43±15.26%。两者无差别(P>0.50)。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较高,1973年我国调查发病率平均为6.46%左右,国外如美国,芬兰等发病率更高。因此冠心病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关于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多种学说如过滤理论、动脉壁本身合成胆固醇增加等,这些学说尚未定论,但已肯定的是与脂类代谢障碍有密切的关系。最近有些资料说明与糖代谢亦有关系。在高脂蛋白血  相似文献   
3.
广州本地蚯蚓体腔液酶溶纤维蛋白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已知蚯蚓体内含一种酶,在pH 8.0~8.2时能使蚯蚓溶解。1982年,日本宫崎大学美原恒教授发现蚯蚓的肠和体液中有尿激酶样能溶解纤维蛋白的酶,并提取精制成药。其特点是:可口服,每次只需10万之1克左右(约10条蚯蚓)。本文对广州本地蚯蚓体内酶的溶纤维蛋白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蚯蚓,我国古代医药学家称为地龙,俗称“曲(?)”。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进行养殖蚯蚓和蚯蚓的综合利用研究。我国目前亦有28个省市(包括台湾)进行了大量试验。本文就其在医药卫生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蚯蚓作为药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以蚯蚓配伍的药方有40多种,用  相似文献   
5.
固相酶     
一、概说酶是生物体细胞内合成的一类具有高度专一性高效能的生物催化剂.其本质是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生物细胞进行着十分复杂的新陈代谢,各种不同的反应就是由各种不同的酶催化下进行的。日常生活和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是使用传统的酶制剂,使反应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是大家所熟悉的。  相似文献   
6.
蚯蚓的营养价值高,可作为禽畜、鱼类等的饲料。本文对日本赤子爱胜蚓(Eisenia faetide)及广东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两种蚯蚓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水分,灰分,钙,磷,铁等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用10名患有或没有冠心病能走动成年人为试验者,所有试验者均患有高脂血症(胆固醇>250甘油三酯>150毫克/100毫升血浆)。他们按医嘱吃完定量食物。收集全部粪便,检查回收粪便中食物的β—谷固醇。试验者在每次试验期间吃入一定分量冰冻食物,从鸡蛋,肉,牛奶等食物中摄取胆固醇。并给试验者静脉注射50微居里胆固醇-4C~(14)酒精盐水,并间歇地迅速收集血液样品进行测定血浆胆固醇。  相似文献   
8.
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物质不断地进行复杂的新陈代谢。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代谢的各种产物相对地保持恒定。因此,使人们得以正常生长和发育。机体能够维持物质代谢的恒定有赖于机体自身有一套完整的自动调节的机构。如果调节机构发生异常,那么物质代谢就会出现紊乱或产生疾病。机体的物质代谢调节机构,随着生物进化过程而有所不同。最原始的单细胞微生物是通过细胞内酶的活力和酶的含量的变化来调节物质代谢的反应速度,这称为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这是一切调节的基础。随着生物进化为多细胞,出现了内分泌细胞,它  相似文献   
9.
蚯蚓,我国古代医药学家称为地尤,俗称为“曲鳝”。一百多年前达尔文已认识到蚯蚓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但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一批园艺家注意到蚯蚓在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中的巨大作用后,才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和兴趣。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养殖蚯蚓及进行综合利用。我国目前已有28个省市(包括台湾)进行大量试验。蚯蚓的养殖和利用已有许多专著论述,本文就其在医药卫生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