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心肺复苏不同预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不同预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9例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分为复苏失败组(A1组)14例和存活出院组(A2组)5例,10例死亡者做对照组(B组),用ELISA法检测CPR时、ROSC24h、48h、72h、7d患者血清TNF—α、IL-1β、IL-4、IL-8、IL-10水平变化。结果B组CPR时TNF—α含量高于A1、A2组(P〈0.05),IL-1β、IL-4、IL-8、IL-10水平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复苏后MODS发病率高于A1组A2/14vs1/5,P=0.016),ROSC24hTNF—α、IL—1β水平高于其CPR时和A2组(P〈0.05),ROSC48hTNF—α、IL-1β、IL-8水平达峰值,且高于A2组,IL-4、IL-10水平高于其CPR时(均P〈0.05),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C72hTNF—α、IL-1β水平下降,IL-4高于A,组(P〈0.05)。结论细胞因子异常释放参与复苏后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选择时机干预其失衡,可能改善复苏预后.  相似文献   
2.
10例肺曲霉病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景华  赵子文 《广东医学》2004,25(2):196-198
目的 提高对肺曲霉病的认识。方法 对 1 0例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支气管肺曲霉病及侵入性肺曲霉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 ,X线表现为肺纹理粗乱、斑片状及双肺弥漫性病变 ,治疗首选二性霉素B或脂质体二性霉素B。肺曲霉球病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 ,X线表现为单侧孤立性卵圆形阴影 ,治疗首选患侧肺叶切除。结论 支气管肺曲霉病及侵入性肺曲霉病应早诊断、早治疗 ,提高生存率 ;肺曲霉球病手术切除预后佳。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调查分析本院2004-01~2006-12急诊病房118例脓毒症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260例, 病死率45.4%(118/260).男性与女性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病死率高于<60岁组(P<0.05);严重脓毒症病死率66.0%(105/159),MODS病死率77.2%(78/101),脓毒性休克病死率83.6%(61/73);脏器功能障碍>3个病死率91.3%(42/46);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96.0%(24/25), APACHEⅡ评分≥20分病死率61.2%(104/170).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OR大小依次是伴急性肾功能衰竭、老龄、脓毒性休克、MODS、严重脓毒症、APACHEⅡ评分≥20分、高血糖.结论 脓毒症有较高的病死率,老龄、严重脓毒症、MODS、脓毒性休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PACHEⅡ评分≥20分和高血糖是脓毒症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心肺复苏(CPR)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理生理中作用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1例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者血清TNF-α、IL-1β、IL-4、IL-8、IL-10含量,按SIRS标准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比较2组差异。结果2组CPR时血清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ROSC24h TNF-α、IL-1β、IL-8高于其CPR时和非SIRS组(P〈0.05-0.01),gOSC48h IL-4、IL-10增高,细胞因子均达峰值并高于非SIRS组(P〈0.05-0.01),ROSC7dTNF-α、IL-1β、IL-8下降,IL4、IL-10仍较高水平。结论细胞因子参与复苏后SIRS发病过程,选择时机干预其失衡,提高复苏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平面颈椎外伤伴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呼吸机支持的撤机时机、条件与方法。方法总结53例颈椎外伤伴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呼吸机应用和撤机经验:循序渐进地强化呼吸肌训练及撤机模式。加上充分的营养支持、严格的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治疗与护理,使患者达到完全自主呼吸并顺利撤机。结果53例完全性颈脊髓损伤、使用呼吸机支持者全部安全撤机,并获得良好的长期脱机生存状态。C4及以上平面平均撤机时间61.24d,C4、5间隙平面平均撤机时间25.96d,C5、6-C6、7间隙平面平均撤机时间16.44d,各组撤机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完全性颈脊髓损伤呼吸机应用可通过循序渐进的呼吸肌训练以及撤机模式,加上合理的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而顺利撤机;脊髓损伤平面越高撤机时间越长,脊髓损伤平面越低撤机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6.
不同直径引流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气胸是指肺实质和脏层胸膜破裂而引起的胸膜腔内空气积聚。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自发性气胸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即15-35岁和60-75岁,前一高峰的发生与胸膜下气肿泡有关,而60岁以后的第二个发病高峰与阻塞性肺气肿肺大泡的病因密切相关。近年来自发性气胸的处理趋向于早期积极干预治疗。本研究观察不同直径的引流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53例心跳骤停(CA)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资料。结果48例发生MODS(90.6%),死亡35例(66.0%)。复苏前时间≥6 m in组10例均发生MODS和死亡。即刻复苏组43例,MODS38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在CA-ROSC间期<10 m in组分别低于≥10 m in组(77.3%vs 100.0%、P<0.01;27.3%vs93.5%、P<0.005),ROSC后SIRS 48例均伴发MODS。发病率与年龄、既往慢性病、电除颤项目无关(P>0.05),肾上腺素用量≤5 mg组低于>5 mg组(P<0.005)。结论复苏后MODS发病危险因素包括ROSC间期≥6 m in、CA-ROSC间期≥10 m in、复苏后SIRS,应及时评估和防治患者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ROSC)30例患者,经心电监护或心电图证实院内心跳呼吸骤停,即刻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生存≥48 h、年龄≥18岁患者;入选病例排除因各种疾病终末期、晚期肿瘤、自然死亡因素所致心跳呼吸停止者,及发病前一周内伴有各种感染、休克、严重创伤者.随机分为A组(甲泼尼龙组,n=14):复苏后加用甲泼尼龙每日3 mg/kg,分两次静脉滴注,连续3 d;B组(对照组,n=16):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治疗.两组患者原发病因基本相仿.ELISA法检测两组心肺复苏即刻、ROSC后24 h、48 h、72 h、7 d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资料数据采用SPSS11.5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各不同时间点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两组心肺复苏后SIRS患病率和病死率采用Chi-square test,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心跳骤停至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平均间期[(8.9±4.6)min,(9.6±5.0)min]及心肺复苏即刻血清TNF-α、IL-1β、IL-6、IL-8、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ROSC后24 h、48 h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ROSC后72 h A组血清IL-8水平(114.33±149.72)仍低于B组(332.09±277.45)(P<0.05),ROSC后7 d两组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水平两组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甲泼尼龙可降低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8释放,对复苏患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