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DSA或临床证实的5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象特点,并结合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的重建显示方式,观察肠系膜上动脉的形态。结果 5例病例轴位及重建图象均能很好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与DSA或临床结果相符。结论 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CTA检查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及Willis环结构对脑血流灌注分布影响的价值。方法 对经颅多普勒(TCD)诊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的42例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程度、Willis环形态及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经CTP联合CTA检查,29例为颈内动脉狭窄,13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14例,闭塞4例。狭窄侧与对侧血管相比,轻度狭窄患者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度狭窄患者狭窄侧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侧CBF低于对侧,CBV、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42例中21例存在灌注异常,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间异常灌注区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联合CTA检查可较好地评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Willis环血管形态。  相似文献   
3.
颜利辉  高歌军  戴峰  文颂  杨涛 《现代医学》2009,37(3):212-216
目的 探讨脑血管CT成像(CTA)对脑缺血患者颅底Willis环形态及其代偿潜能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期间作头颈部CTA检查并在24h内作MR平扫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9例(TIA组),无症状33例(无症状组),脑梗死45例(脑梗死组).所的图像在ADW4.3工作站上采用VR、MIP、CPR、MIP等重建方式进行后处理,多方位观察Willis环的形态及空间解剖细节,对3组Willis环进行分型.结果 TIA组和脑梗死组中Willis环Ⅰ型比例明显下降,Ⅲ、Ⅳ型比例明显增加;而TIA组与脑梗死组之间Willis环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脑前动脉A1段(ACA-A1)、大脑后动脉P1段(PCA-P1)发育不良或缺如在TIA和脑梗死患者中更多见.发生ACA-A1发育不良或缺如的脑缺血患者前交通动脉(AcoA)显影比例高;PCA-P1发育不良或缺如多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结论 CTA能很好地显示Willis环的结构,并对Willis环代偿潜能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血管性病变晚期出现血管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动脉瘤等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最主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DSA或临床证实的5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象特点,并结合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的重建显示方式,观察肠系膜上动脉的形态.结果 5例病例轴位及重建图象均能很好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与DSA或临床结果相符.结论 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形态学特征评分联合能谱CT参数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经病理结果证实的46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结节组与良性结节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能谱CT检查,经专业工作站分析图像并显示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同时对病灶行能谱分析,有效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及能谱参数,评价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恶性结节组形态学特征主观评分、综合评分分别为(4.23±0.12)分、(4.14±0.21)分,分别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的(2.07±0.21)分、(2.41±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形态学特征评分结合能谱分析结果:方案一对SPN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4%/91.7%/96.0%,方案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9%、88.9%、94.0%,方案三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2%、80.6%、88.0%。结论 形态学特征评分联合能谱CT参数诊断SPN有重要价值,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在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发病24 h内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CI)的CVD患者,同时行CT平扫、CTP、CTA检查,CI患者在发病后2~7d行头颅CT复查,对比头颅CT复查所见梗死区及脑灌注血流图缺血区,确定缺血半暗带,所有患者作灌注参数及CTA结果分析。结果 (1)10例TIA患者CT平扫未见异常,CTP表现为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达峰值时间(TTP)延长,CTA显示7例血管狭窄;(2)35例CI患者中,CT平扫见低密度灶5例,未见异常30例。发病在6 h内的22例患者中有19例存在缺血半暗带;发病6~24 h的13例患者中2例存在缺血半暗带,梗死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及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半暗带区的脑血容量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5例CTA显示有26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闭塞。结论 CT平扫、CTP、CTA三项联合检查对发病24h内的CVD患者,能够鉴别TIA及CI、预测CI患者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评价大血管情况,为实现溶栓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尾静脉给药锰离子增强MRI(MEMRI)显示大鼠脑皮层结构的作用,并比较有无血脑屏障开放对皮层结构显示的影响.方法 15只SD大鼠,采用随机排列表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A组,右侧颈内动脉注入30%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尾静脉注100 mmol/L MnCl_2生理盐水溶液,12 h后行MRI;B组,右侧颈内动脉注入生理盐水后尾静脉注100 mmol/L MnCl_2溶液,12 h后行MRI;C组作为正常对照,不做任何处理直接进行MRI.成像采用7.0 T micro-MR扫描仪.采用Paravision 4.0软件测量各组大脑皮层、小脑皮层、嗅球皮层、海马、垂体等ROI的信噪比,各组间信噪比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侧大脑半球间信噪比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MEMRI能清楚显示大鼠脑灰、白质结构及皮层的条带状结构,能显示感觉运动区的解剖边界;室周结构如海马、齿状回、缰联合、嗅球等结构能清楚显示.Mn~(2+)增强后鼠脑右侧大脑皮层、两侧小脑皮层、海马和垂体信噪比升高,A、B、C组SNR值:大脑皮层右侧分别为35.2±7.0、30.1±2.4、26.6±2.8,F=4.36,P=0.038;左侧小脑皮层27.1±5.2、29.4±3.8、19.4±4.5,F=6.66,P=0.011;右侧小脑皮层27.8±3.8、28.5±4.2、20.4±4.8,F=5.84,P=0.017;左侧海马34.5±4.9、38.1±5.3、24.5±3.6,F=11.38,P=0.002;右侧海马35.3±5.5、37.6±4.7、25.6±3.0,F=9.93,P=0.003;垂体39.5±3.8、52.6±9.1、26.2±4.2,F=22.80,P=0.001.其余部位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侧皮层强化比较一致.A组两侧皮层不对称强化,开放血脑屏障侧大脑皮层强化更明显,条带状结构显示较模糊,但是两侧半球各部位强化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尾静脉给药MEMRI能特异性显示大鼠脑皮质分层结构及感觉运动皮层区的解剖边界.高浓度甘露醇能有效开放血脑屏障,并对脑皮层结构显示产生影响.开放与不开放血脑屏障锰离子MEMRI各具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置基于多模型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对胸部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GE Revolution CT对胸部仿真体模和120例胸部CT平扫患者(分为6组,每组20例)分别设定前置ASiR-V权重为0、20%、40%、60%、80%、100%进行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Smart mA 10-500)技术,噪声指数设为11。记录胸部体模及各组患者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计算并比较各组有效剂量(ED)。以胸部体模不同组织结构(肺组织、脊柱旁软组织、主动脉和椎体)的CT值和标准差(SD)作为客观指标,结合对各组患者的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图像质量的组间差异。结果 随着前置ASiR-V权重的增加,体模及患者的ED均呈对数降低,体模不同组织CT值、图像噪声均未见明显改变。ASiR-V权重为40%时纵隔窗和肺窗的主观评分开始下降;60%时纵隔窗和肺窗图像主观评分相对40%时出现明显下降(P<0.05)。ASiR-V权重为40%,ED降至ASiR-V权重为0时的57.21%。结论 前置ASiR-V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又不影响图像客观指标;前置ASiR-V权重为40%时,图像仍可保证临床诊断需求,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临床应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平扫、脑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三项联合应用对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行CT平扫、CTP、CTA检查,对比复查头颅CT梗死区及脑灌注血流图缺血区,确定缺血半暗带,分析灌注参数及CTA结果.结果 发病6 h内的16例患者中15例存在缺血半暗带,1例不存在;发病6~24 h的9例患者中1例存在缺血半暗带,其余8例不存在.梗死区的脑血流量(12.35±6.02)mL/(100 g·min)、脑血容量(2.07±0.84)ml/100 g及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30.64±14.0)ml/(100 g·min)较对侧[分别为(51.25±22.35)ml/(100 g·min)、(4.95±1.20)ml/100 g、(54.51±22.43)ml/(100 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半暗带区的脑血容量较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显示有22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闭塞.结论 CT平扫、CTP、CTA三项联合检查对发病24 h内的脑梗死患者,能够预测缺血半暗带,评价大血管情况,为实现溶栓的个体化治疗而不单纯依赖传统溶栓时间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