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使用S -F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4月使用S-F脊柱内固定器治疗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4 4例 ,比较手术前后的椎体前后缘高度 ,椎管狭窄程度 ,Cobb角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经平均 2年左右的随访 ,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达正常的 93 8%± 6 2 7% ,较术前增加了 4 2 5 3%。椎体后缘平均高度达到正常的 97 5 9%± 0 0 3% ,较术前增加了 1 6 5 2 %。脊柱后凸Cobb为 4 98°± 3 32°。较术前矫正了 1 4 6 8°。CT片显示椎体后突骨块占椎管前后径的比例为 9 5 9%± 7 2 1 % ,较术前减少 2 7 71 %。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有神经功能损伤者 ,术后平均改进一级以上。在术后二周与术后一年以上的X线片相比较其椎体前缘的高度平均仅丢失 1 0 % ,椎体后缘的高度平均丢失 0 8% ,Cobb角平均丢失 0 1°。结论 使用S -F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完美、固定牢靠、疗效优良的优点。术中注意不宜过度撑开及双侧不对称 ,对椎板减压者宜作“H”型椎板后路植骨 ,横突间、关节突间植骨融合将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1年至1994年门诊收治慢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124例,138个膝关节采用关节腔灌洗,关节抽液加弹性加压包扎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4例,138个膝关节,其中男55例,女69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7岁,平均41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1个月,平均2年。多数为体力劳动者。发病前膝部有骨折者28例,关节内游离体者24例,膝关节腔内手术史者25例,膝部有韧带及软组织损伤史者32例,其余患者无明显外伤及起病诱因。来本院就诊前多数已作过关节穿刺和抗炎抗风湿等治疗。有1例患者在就诊前曾在私人诊所处作过23次关节穿刺抽液无好转。这种患者起初局部症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检查膝关节肿胀,皮温稍有增高,膝盖两侧凹陷消失呈马蹄形。浮髌试验(+)。X线摄片显示关节间隙无变化,亦有部分患者出现间隙狭窄,髌股间隙可以增宽。很少见骨质增生现象。有时可发现关节内游离体或异物。化验血象多数正常,部分患者血沉稍有加快,抗“O”、粘蛋白在正常范围,类风湿因子阴性。免疫球蛋白测定基本正常或稍有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isfranc损伤的分型、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Lisfranc损伤30例,根据Myerson分型、参照Chiodo"三柱损伤理论"作复位内固定。采用AOFAS中足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12~36个月,疗效按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差5例,优良率83%。结论对Lisfranc损伤采用Myerson分型方法及Chiodo"三柱损伤理论"作复位内固定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髌上入路META-NAIL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2-02—2014-07采用髌上入路META-NAIL锁定型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18例,术后2 d开始训练膝、踝关节功能及股直肌肌力,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5~80 min,平均70 min。18例均获得随访6~22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4周,平均18周,患肢完全负重8~16周,平均12周。术后6个月疗效按照Johner-Wruhs标准疗效评定:优10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髌上入路META-NAIL锁定型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是一种手术切口小、置钉精确的微创手术,可以使近端骨折和多段粉碎性骨折在术中容易复位,操作也更省力。  相似文献   
5.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用单侧钢板、双侧钢板及单纯螺钉、克氏针对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作内固定疗效。同时分析伤后手术时机、术后外固定和屈膝功能锻炼时间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本组共 186例随访 6个月~ 6年 ,总优良率为 85 5 %。伤后第一阶段 (1~ 5d)手术 ,伤口一期愈合率为 86 92 % ,伤后第二阶段 (6~ 10d)手术 ,伤口一期愈合率为 96 5 %。术后 2周内作屈膝功能锻炼者膝关节伸屈功能 90 %以上恢复 ,外固定 6周后再作屈膝功能锻炼者 2 7 5 %病例出现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减小。结论 单侧钢板适用于按Schectzker分类Ⅰ~Ⅳ型骨折 ,双侧钢板适用于Ⅴ~Ⅵ型骨折 ,单纯螺钉克氏针 ,可用于Ⅰ~Ⅲ型骨折 ,但稳定性差。手术时机在受伤 1周以后局部水肿消退 ,皮肤出现皱纹时为最佳。术中植骨将减少术后胫骨平台的下陷 ,并能早期屈膝及负重功能锻炼 ,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在肱骨外科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1—2017-06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0例NeerⅡ~Ⅳ型肱骨外科颈骨折,35例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5例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结果 70例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术后3个月肩关节疼痛消失,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观察组术后3个月患肢前屈肌力、外展肌力、前屈角、外展角大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后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在肱骨外科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中可取得积极的效果,其能使肩带肌在重复训练中提高肌力和耐力,避免出现关节粘连,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同时活动过程中对骨折端产生应力性刺激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关节镜手术联合膝关节矫形支具和外侧楔形鞋垫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8-07-2020-03诊治的40例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观察组20例采用膝关节镜手术联合矫形支具、外侧楔形鞋垫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与膝关节功能Lys...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障碍(VaMCI)的检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上海市浦东医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59例,VaMCI患者99例,无认知障碍(NCI)患者60例,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通过计算分数各向异性(FA)和平均扩散率(MD)检查两组差异脑区白质破坏,分析差异脑区DTI参数与神经心理学测试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VaMCI组的MoCA和MMSE得分均低于N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MCI组不同白质脑区的FA高于NCI组,MD低于N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后,右侧外囊和左右前放射冠、上放射冠及上纵束的FA和MD参数与MoCA评分相关;右侧外囊和左右上纵束的FA和MD参数与MMSE评分相关。结论 脑卒中后早期认知障碍患者的神经心理测试得分、白质纤维束微结构均有改变,DTI是检测早期认知损害的敏感神经影像学指标,能够区分脑卒中引起的不同认知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颈后路全椎板切除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89例重度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患者均出现了完全性瘫痪或不完全性瘫痪症状。按照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后路组(43例)与前路组(46例),后路组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前路组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差异,分析术前、术后2周时两组呼吸模式及术后3、6周时两组痰培养病原体差异;采用ASIA评分评价术前,术后2周、2年评价神经功能状况。对比分析两组术后2年植骨融合率的差异。结果 后路组(n=43)及前路组(n=46)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后出现1例血肿,3例脑脊液漏;后路组出现了2例脑脊液漏,1例深静脉血栓。后路组及前路组术前的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周时两组不同呼吸模式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痰培养阳性的普通细菌和真菌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后路组痰培养无论是普通细菌还是真菌阳性例数都减少,而对照组均有少量增加,两者例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随访评价患者神经功能ASIA评分,前路组与后路组组内术后2年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ASI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运动及感觉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完全性瘫痪(A级)、不完全性瘫痪(B级)在术前及术后2年的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年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后2年神经功能恢复无差异,但后路全椎板切除更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和肺部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