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艳  项瓯 《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0):494-495
<正>围产儿死亡率是反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卫生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与围产保健、产科、儿科医疗水平密切相关。为了能够准确了解鹿城区围产儿死亡发生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可行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我们对2007—2009年鹿城区1 145例死亡的围产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BD)是指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主要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等,往往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夭折的主要原因,存活的畸形儿不仅对其生存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缺陷已成为我国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占围产儿死亡的25%[1],为了探讨导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各种可能相关因素,本文对我市138195名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的现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今后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4-2007年在温州市40所开展产科接生业务的医疗单位出生的孕满28W到出生后7d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及产后7d内死亡者)。2方法按照卫生部妇幼卫生司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23类出生缺陷定义、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有出生缺陷的围产儿,由经过培训的产科医师或新生儿科医师填写《浙江省出生缺陷儿报告卡》,每季度收集核对数据资料,按月填写《围产儿数季报表》,每半年...  相似文献   
3.
4.
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项目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民生项目。为切实保障妇女健康权益,根据《浙江省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广大妇女群众的实际需求,我们每2年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1次免费妇科病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项瓯 《疾病监测》2019,34(5):464-467
目的分析浙江省温州市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发生情况,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 — 2016年温州市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及非户籍儿童与孕产妇健康状况报表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死亡趋势、特征及死因。结果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χ2=143.832,P<0.001);流动人口保健意识和接受围产期保健的服务率明显低于本地人口(χ2=538.904,P<0.001);流动人口死亡的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本地人口(χ2=53.291,P<0.001);在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中,流动人口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本地人口(χ2=25.441、15.104、13.415,P<0.001);死胎和新生儿死亡中,流动人口胎盘早剥发生率高于本地人口(χ2=65.146,P<0.001;χ2=7.657,P<0.01);死产中脐带脱垂的发生率,流动人口高于本地人口(χ2=21.466,P<0.001);新生儿死亡中,流动人口早产及低体质量发生率较本地人口高(χ2=147.932,P<0.001)。结论2007-2016年,温州市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应通过加强宣教,规范孕期产检,强化高危管理,增强多学科协作等干预措施,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项瓯 《疾病监测》2019,34(2):171-174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围产儿死亡发生情况,分析死亡原因,提出有效应对措施。方法按照浙江省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由产科医师或新生儿科医师填写围产儿死亡个案表,分娩机构按月填报《监测医院分娩情况季报表》,对2007 — 2016年的数据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围产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201.174,P=0.000);除了2008年外,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人口(P<0.05);出生缺陷、死因不详、早产、新生儿窒息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分别位居围产儿死亡前5位。结论2007 — 2016年温州市围产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出生缺陷位居围产儿死因首位,早产是早期新生儿死亡最主要的死因。 应加强出生缺陷防控,减少出生缺陷引起的围产儿死亡;完善孕产期保健管理,避免妊娠合并症、早产等发生。  相似文献   
7.
项瓯 《疾病监测》2018,33(4):343-346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为制定CHD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收集温州市围产儿CHD监测资料,每季度核对数据资料,对2014-2016年的数据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间围产儿CHD发生率分别为0.98%、1.01%和1.42%;多胎妊娠的围产儿CHD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围产儿(χ2=413.024,P<0.001);随着孕妇年龄增大,围产儿CHD的发生率增加(χ2=62.346,P<0.001);3年间围产儿CHD的产后诊断率呈逐年上升(χ2=130.654,P<0.001);3年间房间隔缺损合并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始终位居CHD种类排序前3位。结论 3年间CHD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改善出生人口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妇女病普查中宫颈炎与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以协助宫颈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妇女病普查中542例宫颈炎妇女和186例健康妇女进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结果患宫颈炎的妇女中感染UU、CT及HPV的几率高,病原体以uu检测率最高,其次为CT及HPV。结论宫颈炎与UU、CT及HPV感染有密切关系,应重视宫颈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瓯 《疾病监测》2008,23(12):780-782
目的 了解温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方法 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要求,有出生缺陷的围产儿,由经过培训的产科医师或新生儿科医师填写《浙江省出生缺陷儿报告卡》,每季度收集核对数据资料,按月填写《围产儿数季报表》,对 2005-2007年的数据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出生缺陷的发生数分别为307、431和567例,发生率为0.76%、0.95%和1.09%,占围产儿死亡的比例分别为32.20%、39.67%和42.42%;3年共出现372例先天性心脏病,一直居温州市出生缺陷发病率首位;20~30岁孕妇分娩出生缺陷儿的概率最低,为0.84%;环境因素可能是诱发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结论 3年来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并且占围产儿死亡的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应积极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努力加大产前筛查率,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及时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项瓯 《疾病监测》2017,32(6):504-508
目的 探讨温州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CHD的病因学研究和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集温州地区2015-2016年围生儿中500名CHD患儿和500名正常儿童母亲的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CHD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单胎妊娠、服用叶酸等为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41(95%CI:0.551~0.996)、0.191(95%CI:0.083~0.441)和0.528(95%CI:0.368~0.757);接触化学物质、孕早期感冒、服促排卵药、接触宠物、居屋装修、染发、饮酒、异常生育史、丈夫吸烟9项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9.033(95%CI:1.116~73.129)、1.616(95%CI:1.193~2.189)、17.333(95%CI:7.197~136.751)、2.679(95%CI:1.089~6.593)、15.240(95%CI:5.945~39.068)、3.030(95%CI:1.656~5.546)、8.448(95%CI:1.043~68.432)、3.028(95%CI:1.655~5.538)和1.336(95%CI:1.008~1.772)。结论 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降低CHD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