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siRNA技术在肝癌细胞株中建立稳定低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IGF1R)基因的细胞株。方法构建包含封闭IGF1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UPER-IGF1R-siRNA,转染SMMC7721和Hep3B细胞,G418筛选表达稳定的细胞株。通过RT-PCR、Western-blot分析与鉴定IGF1R mRNA和蛋白及cyclin D1、cyclinB1蛋白的表达,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在SMMC7721和Hep3B细胞中成功建立低表达IGF1R基因的细胞株,其生长明显减慢(P<0.05),且其cyclinD1表达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pSUPER-IGF1R-siRNA能抑制SMMC7721和Hep3B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道一组急性白血病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而无淋系相关抗原表达,但与一种以上髓系相关MoAb反应的POX阴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学特征。此组患者较同期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OX(+)ANLL反应差(P<0.01),病程短(P<0.02),提示POX(-)ANLL应按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新的分泌蛋白Sjsp16的编码基因。  方法 根据EST测序的结果设计引物 ,从含有Sjsp16基因的cDNA克隆中扩增得到该编码基因 ,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ET2 8中表达 ,然后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蛋白结构功能进行预测。 结果 成功克隆和表达了日本血吸虫分泌蛋白基因Sjsp16,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基因编码蛋白的N端带有一个信号肽序列 ,是一个分泌蛋白 ,含有一个ML功能结构域 ,具有 4种潜在的功能作用位点 ,即 1个N 糖基化位点、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 3个肉豆蔻酰化位点。 结论 Sjsp16基因编码蛋白为具有脂质识别和结合功能的分泌蛋白 ,可能为潜在的血吸虫病药物靶点或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4.
表遗传学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常认为遗传学上的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事件,尤其是抑癌基因的体细胞突变与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近年来随着对肿瘤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DNA序列以外的调控机制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更为普遍,也更为重要。这种调控机制被称为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表达改变。例如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模式的异常与许多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DNA甲基化调控形式外,表观遗传学还包括基因组印迹、染色质组蛋白修饰、隔离蛋白以及非编码RNA(包括microRNA)等DNA序列本身以外的各种调控方式。本文将就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甲基多巴α亚基(Mep1A)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为了解肝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半定量PCR方法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ep1A基因在人正常组织和47例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RNA干扰和过表达技术观察分析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这些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在47例癌与癌旁组织中,半定量PCR结果显示Mep1A在33.3%(10/30)的癌组织中高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ep1A在51.1%(23/45)的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2倍以上.在Huh7细胞株中干扰Mep1A基因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降低,G2/M期明显增多.过表达Mep1A基因后,在Focus细胞株中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提高,G1/S期细胞增多.结论 Mep1A基因在维持肝癌细胞恶性性状方面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能是一个新的肿瘤相关基因,对其深入研究可能会发现肝癌发病的新机制,并作为肝癌治疗的分子标记物和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7.
8.
牛坚  李向农  黄健  韩泽广 《肿瘤》2007,27(11):870-873
目的:探讨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1R)的短发夹环RNA质粒(pSUPER-siRNA-IGF1R)增加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对丝裂霉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设计并合成特异性靶向IGF1R的siRNA片段并构建pSUPER-siRNA-IGF1R表达质粒,将其转染SMMC7721细胞,通过G418筛选出稳定株。丝裂霉素处理后,通过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丝裂霉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明显增强,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野生型p53蛋白,bax蛋白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构建的pSUPER-siRNA-IGF1R具有RNA干扰作用,并能增强丝裂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例遗传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CN—Ⅱ)患者及其家系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UGT1A1)的突变特征,研究其遗传特点和诊断。方法:采用肝功能试验、低热卡试验、肝脏病理组织学和苯巴比妥诱导试验治疗等方法确诊1例CN—Ⅱ,追踪并抽取该先证者及其家系11例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UGT1A1基因第1~5外显子基因片段,用直接DNA测序法筛查UGT1A1基因突变。结果:该先证者UGT1A1基因的第5外显子第486密码子发生了T→G碱基的错义突变,导致了酪氨酸变成了天门冬氨酸(Tyr486Asp)。先证者为该突变的纯合子,其父母、妹妹及三位祖父为该突变的杂合子。其余4例未患病成员均未发现UGT1A1基因突变。结论:Tyr486Asp突变是本例CN—Ⅱ家系的致病性基因,该突变不影响UGT1A1基因启动子区苯巴比妥酸的应答元件,其遗传规律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经查询人类基因文库证实,本例CN—Ⅱ基因突变类型在我国是首例,国外尚未见到相同的家系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nterleukin-1β-converting enzyme,ICE)家族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迄今已发现5个成员:ICE、CPP32、Nedd-2/Ich-1、Ich-2/ICErel Ⅱ和ICErel Ⅲ,它们的高表达能引起细胞凋亡,同时也受一些物质的调控。本文即对ICE家族及与细胞凋亡关系作一综述,以阐明ICE家族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