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胆胰管疾病的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胆胰管结石的评价,目前MRCP成像序列屏气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MRCP(二维法)、呼吸触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SMART-PREP法与BOLUS-TEST法的差异.方法 60例患者男28例,女32例,随机分配到SMART-PREP法组和BOLUS-TEST法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颈动脉3D CE-MRA成像.SMART-PREP法中探测器Tracker大小设置为20 mm×20 mm,置于轴位的主动脉弓上;BOLUS-TEST法中监控层面选择颈总动脉分叉附近下方的轴位图像.经增强前后的图像减影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后,由l位主任医师和1位主治医师根据张照喜等的质量指标用双盲法阅片进行评分.结果 30例SMART-PREP法中,满分者20例,3分者2例,2分者3例,1分者3例,失败者2例;30例BOLUS-TEST法中,满分者26例,3分者2例,2分者2例,本组无1分者和失败者.对2组数据进行成组秩和检验,u=2.016,P=0.044,双侧检验P<0.05,按d=0.05水准,2种方法之间有等级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OLUS-TEST法比SMART-PREP法在颈动脉CE-MRA成像中更能提高检查成功率,且可获得更大的图像对比度.  相似文献   
4.
MR成像伪影与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MR临床应用的普及,高质量的MR影像对疾病的诊断越发显得重要。在MR成像中,各种原因产生的伪影常会干扰医生对病变的客观判断,导致误诊或漏诊。因此,同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一样,识别和消除伪影是提高MR图像质量的重要环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80例具有不同程度伪影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和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5例疑有下肢动脉狭窄患者,49例行3D CE-MRA检查,其中1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49例行CTA检查,其中20例行DSA检查。将每条下肢动脉分9个节段,分别对2组病例以DSA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价,对比2种检查方法差异。结果①3D CE-MRA与DSA对比,准确率94.4%,敏感性100%,特异性100%,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2,P>0.05)。②CTA与DSA对比,准确率96.4%,敏感性100%,特异性100%,其中Ⅱ级以上狭窄准确率94.9%,敏感性100%,特异性97.6%,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4,P>0.05)。结论3D CE-MRA与CTA在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诊断中均具有较高价值,二者能准确评价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是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磁共振成像(MRI)以准确性和无创性应用于心脏形态和功能的评估,与已经广泛使用的超声心动图相比,具有更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及组织对比度,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已经成为心功能评价的金标准。非缺血性心肌病包括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HCM)、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等]、混合性[扩张性心肌病(DCM)、限制性心肌病等]、  相似文献   
7.
节后臂丛神经在空间走行上既不共线也不共面且毗邻关系复杂,很多成像设备无法满足临床的影像要求。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被报道以来已成为臂丛神经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1],作为外科手术的引导工具,更有学者把 MRN 视为金标准[2]。本研究以 T2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加迭代最小二乘估算法水脂分离技术(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IDEAL)扫描节后臂丛神经,从影像技术的角度探讨同机型不同场强磁共振正常节后臂丛神经成像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率正逐年增高.预防、诊断、治疗该病,已成为临床密切关切的课题.过去在外科治疗前主要依靠血管造影的方法诊断[1-3].自动移床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的出现,为腹部、盆腔及双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动移床3DCE—MRA在腹部、盆腔及双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疑有腹部、盆腔及双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了自动移床3DCE—MRA检查,原始图像与蒙片减影后,作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男7例,女11例,10例同时做了下肢血管彩超,手术证实7例,DSA证实4例。结果:所有病例的血管均显示满意。显示不同部位和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者17例,阳性诊断率94.4%。结论:初步结果表明,自动移床3DCE—MRA在腹部、盆腔及双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胆胰管疾病检查方法.近年来因其无创、安全、快速、适应证广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胆胰管结石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