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成人B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RAG1基因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04例初发、22例复发成人B-ALL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RAG1基因的表达,分析基因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和实验室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初发、复发成人B-ALL患者RAG1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者(3.94 vs 1.23)(P0.001);(5.86 vs1.23)(P0.01)。6例初发与复发患者成对标本分析显示,RAG1表达水平在疾病复发时显著高于初发(13.65 vs2.31)(P0.01)。IKZF1基因外显子3-6缺失的异构体Ikaros isoform 6(Ik6)阳性患者RAG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k6阴性患者(5.30 vs2.11)(P0.05)。RAG1高表达组LDH水平大于1 000 U/L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低表达组(42.2%vs20.5%)(P0.05)。结论:RAG1基因表达上调在成人B-ALL发生发展中尤其在复发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上调与IKZF1基因缺失相关。监测RAG1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为临床预测成人B-ALL患者疾病进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同非老年成年ALL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老年ALL患者不良预后因子.方法 将收治的279例ALL患者分为老年组(60~79岁)及非老年组(14~ 59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相关基因IKZF1、PAX5、NOTCH1、PHF6、SH2B3、LEF1、JAK1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并分析这些指标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老年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非老年组[42.9 %(21/49)比61.7%(142/230),P=0.015).老年组B-ALL发生率、费城染色体阳性(Ph+)率及髓系标记CD3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87.8 %(43/49)比70.4%(162/230),P=0.009;47.8%(22/49)比27.4%(58/230),P=0.007;56.8%(21/49)比39.0 %(64/230),P=0.049].老年组ALL患者的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总完全缓解(CR)率低于非老年组[20.0 %(9/49)比38.9 %(81/230),P=0.016;68.3 %(28/41)比91.3 %(178/195),P< 0.001].老年组ALL患者3、6、12、24个月总生存(OS)率均低于非老年组(64.6%比84.4%,P=0.001;50.0%比73.8%,P=0.001;29.2%比52.4%,P=0.003;6.2%比26.2%,P=0.003).两组患者的PAX5、NOTCH1、PHF6、SH2B3、LEF1、JAK1基因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老年AL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同非老年成年ALL患者存在差异,老年组预后更差,需要个体化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抑制剂GSK126体外对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GSK126作用不同时间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和人伯基特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测定GSK126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GSK126对EZH2、bcl-2、bcl-x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作用24、48、72 h后,与相应阴性对照组(0 μmol/L)比较,5、10、15、20、25 μmol/L GSK126对CEM细胞,5、10、15、20 μmol/L GSK126对U937细胞和5、10、15、20、25、30 μmol/L GSK126对Raji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均P<0.05)。GSK126作用于CEM、U937、Raji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46±0.83)、(11.65±1.02)、(15.00±0.19)μmol/L。与相应阴性对照组(0 μmol/L)比较,8、12、16 μmol/L GSK126均可不同程度促进CEM、U937细胞凋亡,凋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7.995,P<0.01;F=158.400,P<0.01);而Raji细胞,16 μmol/L GSK126较阴性对照组有更高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98,P<0.05)。8、12、16 μmol/L GSK126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CEM、U937、Raji细胞EZH2 mRNA的表达水平(F=82.035,P<0.05;F=252.712,P<0.05;F=690.536,P<0.01)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cl-xL mRNA的表达水平(bcl-2:F=1 900.525,P<0.01;F=431.324,P<0.01;F=216.184,P<0.01;bcl-xL:F=256.751,P<0.01;F=147.019,P<0.01;F=209.325,P<0.01)。结论 EZH2对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GSK126作为EZH2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之一,可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用药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年人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突变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成年T-ALL患者55例,采用Fie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从分离出来的单个核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PTEN外显子,DNA纯化,测序,比对,分析突变发生率、突变类型及其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55例成年T-ALL患者中,5例检测出PTEN突变,共检测到8种突变类型,均位于外显子7,突变发生率为9.1%(5/55)。PTEN突变的5例患者均合并有NOTCH1、DNM2等其他基因的突变。PTEN突变组患者中位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高于非突变组(3358U/L比75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4,P=0.04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总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TEN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其突变在成年人T-ALL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类型。方法:收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3年11月至2020年12月经肺部活检病理确诊为肺淋巴瘤的病例,按照淋巴瘤的原发部位分为原发性肺淋巴瘤(PPL)和继发性肺淋巴瘤(SPL)两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分期、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及病理类型。结果:共纳入22例,PPL 10例,SPL 12例。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以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为主,SPL组III/IV期患者比例及国际预后指数显著高于PPL组(P<0.05)。两组患者胸部高分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表现均以肿块、结节、实变为主,PPL组表现为单发肿块及支气管充气征的比例显著高于SPL组,表现为多发结节、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胸腔积液的比例显著低于SPL组(P<0.05)。PPL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的相关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标准化摄取值峰值(SUVpeak)、代谢肿瘤体积(MTV)及总病变糖酵解(TLG)低于SPL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