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成年 SD 大鼠60只,4~6月龄,体重320~420 g,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 =15):假手术组(S 组)、模型组(M 组)、内关穴组(EA 组)和非穴组(EAN 组)。采用尾动脉插管灌注,右颈静脉插管引流建立 CPB 模型。S 组仅行麻醉和动静脉插管;M 组行 CPB 2 h;EA 组和 EAN 组行 CPB 2 h,且在 CPB 期间实施电针刺激,其中 EA 组取双侧内关穴,EAN 组取双侧内关穴旁开0.5 cm 处。麻醉复苏后2 h,处死动物留取左心室心肌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行线粒体损伤程度评分;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检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心肌丙二醛(MDA)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后,用二氯双氢荧光素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线粒体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与 S 组比较,其余3组线粒体损伤评分升高,心肌 SOD 活性和 ATP 含量下降,心肌 MDA 含量和线粒体 ROS 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M 组比较,EAN 组线粒体损伤评分,心肌 SOD 活性、MDA 和 ATP 含量,线粒体 ROS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A 组线粒体损伤评分下降,心肌 SOD 活性和ATP 含量升高,心肌 MDA 含量和线粒体 ROS 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EAN 组比较,EA 组线粒体损伤评分下降,心肌 SOD 活性和 ATP 含量升高,心肌 MDA 含量和线粒体 ROS 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可减轻大鼠 CPB 后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七氟醚旁路洗入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467岁,体质指数16.767岁,体质指数16.727.3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n=30):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组(S组)。S组于CPB期间通过体外循环机旁路洗入1.0%27.3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n=30):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组(S组)。S组于CPB期间通过体外循环机旁路洗入1.0%3.0%七氟醚,C组不做任何处理。于CPB前(T0)、降温至28℃(T1)、复温至37℃(T2)、停CPB(T3)和术毕(T4)时采集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测定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计算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O2),并测定颈内静脉球部血浆S-100β蛋白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S组T13.0%七氟醚,C组不做任何处理。于CPB前(T0)、降温至28℃(T1)、复温至37℃(T2)、停CPB(T3)和术毕(T4)时采集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测定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计算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O2),并测定颈内静脉球部血浆S-100β蛋白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S组T1T4时点颈内静脉球部血浆S-100β蛋白和8-iso-PGF2α浓度降低(P<0.05),T1T4时点颈内静脉球部血浆S-100β蛋白和8-iso-PGF2α浓度降低(P<0.05),T1T3时点SjvO2升高,DajvO2和CEO2下降(P<0.05)。结论七氟醚旁路洗入可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其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降低脑氧代谢率有关。  相似文献   
3.
PBL逆向思维模式在胸心专科手术室教学查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BL逆向思维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查房的教学效果.方法 80名专科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运用传统顺向思维模式进行教学查房;实验组40例,采用PBL逆向思维模式组织教学查房.结果 出科考核,实验组的专科理论成绩及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学习效果自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BL逆向思维教学查房,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2~54岁,体重指数16~23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F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C组给予等容量脂肪乳剂。术后用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使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于术后3、6、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于术前1 d和术后2 d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F组在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t=16.258、17.881、8.693、12.755、8.564,均P〈0.05),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t=7.171、15.411,均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F组术后2 d MMSE评分高于C组(t=2.209,P=0.031),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诊断人数低于C组(χ2=5.455,P=0.020)。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和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护士对HIV/AIDS的职业防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提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减少职业性感染的发生。方法总结分析6年来19例HIV/AIDS患者手术时的防护措施。根据手术人员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加强隔离措施,规范术中操作以及被污染后的应急处理。结果手术室护士加强职业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有效减少了手术室护士职业感染HIV的机率。结论手术室护士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和完善的应急处理,是减少医源性感染HI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左旋卡尼汀预处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开胸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3岁,体重4783岁,体重4776 kg,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左旋卡尼汀预处理组(L组)。在麻醉诱导后,L组从颈内静脉输注左旋卡尼汀20 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和术毕时取血样,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并记录术中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组术后血清MDA、cTnI浓度和CK-MB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术中心肌缺血、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预处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期间可产生心肌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预防压疮水垫应用时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自制水垫预防压疮的最佳时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压疮发生率.方法 将100例拟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的预防压疮方法 麻醉后10 min摆放手术体位时,在患者身体受压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放置水垫;观察组采用改进的预防压疮方法 围术期全程(术前入室过程-手术室期间-术毕出室过程)在患者身体受压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放置水垫并结合压疮知识宣教.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前、麻醉后10 min、手术结束回到监护病房后皮肤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室前皮肤改变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观察:对照组有4例(8%)出现皮肤压红,观察组患者无皮肤压红,两组患者皮肤改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毕回到重症监护病房观察:对照组有6例(12%)出现皮肤压红,观察组仅有1例(2%)皮肤有压红,两组患者皮肤改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全程应用水垫结合压疮知识宣教,较麻醉后10 min于手术过程中应用水垫能更有效地保护患者皮肤,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氨基己酸与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血液保护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氨基己酸(EACA)与氨甲环酸(TAX)对体外循环(CPB)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择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EACA组(A组),TAX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EACA100mg/kg,停机时追加EACA100mg/kg,手术结束时再补充EACA100mg/kg。B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TAX10mg/kg,停机时追加TAX10mg/kg,手术结束时再补充TAX10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T0),CPB30min(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min(T2),术后6h(T3)、12h(T4)和24h(T5)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清栓溶二聚体(D-D);记录术后12h、24h每公斤体重纵膈心包引流量和成分输血量。结果 3组患者PT及APTT在围术期变化基本一致。与C组比较,A组和B组FIB、FDP和D-D浓度在麻醉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3时FIB浓度升高(P<0.05),FDP和D-D浓度降低(P<0.05),在T4和T5时FIB、FDP和D-D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12h、24h每公斤体重纵膈心包引流量及术后成分输血量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基己酸与氨甲环酸均可明显抑制CPB引起的纤溶系统过度激活,减少术后失血量与输血量,且二者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9.
10.
临床麻醉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高等医学院校麻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临床麻醉学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将接受大量专业临床知识,熟悉各类手术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管理,为今后走向临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临床麻醉教学多使用填鸭式教学,讲授以口述和板书为主,内容抽象、枯燥,理解较困难.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方泛应用,以其独特的声、光、色及动画等多维度效果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方法有机结合,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逼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