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人类健康危害的严重疾病。动脉瘤性状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属于临床研究治疗的重点。我国传统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具备深入理解。伴随临床医疗设备的逐步完善,检查手段多样化发展,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手段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具备较高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接受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1年7月—2021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7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术后随访跟踪,记录患者复发情况,整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期间,6例患者复发,其中2例出现二次破裂出血,复发率为8.22%。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复发的单因素比较分析显示,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3级、Fisher分级≥Ⅱ级、mRS评分持平或增高、直接栓塞、部分栓塞与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有关(P<0.05)。经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3级、Fisher分级≥Ⅱ级、直接栓塞治疗、部分栓塞等是影响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众多,主要与患者年龄、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栓塞治疗方式、栓塞程度等存在关联性,临床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圆形颅骨磨钻在高血压脑出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制圆形颅骨磨钻进行小骨瓣开颅术超早期清除高血压脑出血病例38例。其中壳核出血22例,颞叶出血7例,顶叶出血9例。结果完全清除血肿23例,残留少于10 mL 9例,残留10~20 mL 6例,死亡2例。根据APL分级:Ⅰ级11例,Ⅱ级9例,Ⅲ10例,Ⅳ3例,Ⅴ级2例,死亡3例。结论圆形颅骨磨钻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快捷、创伤小、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后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的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1 例脑血管造影后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体会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4 h后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情绪平缓,无烦躁,思维紊乱,记忆力未见改善.第3天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视力恢复,视物模糊,20 cm指数,2周视力恢复正常,思维能力基本恢复正常,记忆力稍差,近记忆差.结论 临床在应用造影剂时应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患者的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迟发性过敏,立即给予急救,可有效减轻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共19例大中型脑膜瘤患者经微导管超选择性术前栓塞治疗后再行肿瘤切除术,其中达完全栓塞者2例、大部分栓塞8例、部分栓塞6例、少量栓塞3例。完全栓塞患者术中出血量(215.84±62.42)ml、手术时间(2.15±1.01)h、肿瘤切除程度均达SimpsonⅠ级,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中型脑膜瘤采取超选择性术前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脑膜瘤血供、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3D-slicer软件定位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中的辅助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定位方式分组,40例采用3D-slicer软件辅助定位的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患者作为A组,40例采用常规弦距体表定位的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患者作为B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血肿清除率、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周GCS评分,术后6个月随访术后神经功能评分(GOS)分级。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血肿清除率高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01)。两组患者的术后1周GC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但A组术后1周GCS评分高于B组(P<0.01)。术后6个月GOS分级,A组患者优于B组(P<0.01)。结论使用3D-slice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定位,是一种简单安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出血后72h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8例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完全致密栓塞20例,栓塞程度达90%以上者6例,栓塞程度在80%-90%者2例。术后无再出血发生,死亡1例。结论Hunt—Hess分级I~Ⅳ级颅内宽颈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患者实施血管内治疗安全可靠,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采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瘤)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单支架27例(单支架组),双支架12例(双支架组)。结果 39例共使用LVIS支架51枚,其中40枚支架释放时一次性完全打开,10枚释放支架后采用导管导丝按摩技术后完全打开,1枚支架打开不完全。单支架组和双支架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0% vs. 11.1%)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单支架组和双支架组有效栓塞率(92.6% vs. 91.7%)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DSA复查:单支架组和双支架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77.7% vs. 75.0%)及复发率(7.4% vs. 8.3%)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9例,1分15例,2分2例,3分3例。结论 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短期影像学随访显示双支架辅助栓塞结果并不优于单支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