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浊清解愈溃煎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p38MAP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空白组8只,其余大鼠均为造模组。采用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构建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混悬液0.42 g/kg)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予化浊清解愈溃煎中药混悬液,剂量分别为22、11、5.5 g/(kg·d),每日灌胃1次,疗程14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内p38MAPK的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内TNF-α、IL-4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一般情况较差,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IL-4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p38MAPK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各剂量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改善明显,血清中TNF-α含量下降,IL-4含量明显升高,尤以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化浊清解愈溃煎高、中剂量可改善UC大鼠一般生存状况,并通过调节血清中IL-4含量,下调TNF-α表达水平和结肠组织中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而达到保护结肠黏膜和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安神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柴胡安神汤饮服,疗程为4周,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疗效。结果:在第2周末观察组的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第4周末,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柴胡安神汤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采用"不全幽门结扎+贲门肌切开术"配合湿热环境加高脂高糖饮食的综合方法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西药组给予奥美拉唑0.36 mg/100 g灌胃,中药组予化浊解毒方1.25 g/100 g灌胃,空白组、模型组予蒸馏水1 ml/100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的组织病理变化,检测食管组织一氧化氮(NO)浓度及食管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水平。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均能改善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NO水平降低,SP表达升高,与模型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VIP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可能是通过升高SP表达,降低NO浓度及VIP表达,对反流性食管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翁连解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UC活动期且属于浊毒内蕴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结合组,西药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中药组给予翁连解毒汤汤剂口服,结合组在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的基础上加服翁连解毒汤。3组连续治疗8周,观察主要症状、内镜下黏膜情况、血沉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3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 0. 05),但结合组有效率要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2周后主要症状积分3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 05);疗程结束后3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5),差异有显著性,结合组和中药组、西药组分别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5),中药组和西药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 0. 05),但中药组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内镜下黏膜病变,3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肠镜评分明显下降(P 0. 05),治疗后结合组和中药组、西药组分别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5),中药组和西药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 0. 05)。血沉变化3组前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5)。结论:翁连解毒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浊毒内蕴型UC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美沙拉嗪或单独应用翁连解毒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并从细胞增殖凋亡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设计,将13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化浊解毒方治疗,对照组予三九胃泰冲剂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综合疗效、胃镜病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胃镜病理疗效、PCNA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化浊解毒法能有效治疗胃癌前病变,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胃黏膜细胞的过度增殖,诱导胃黏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化浊解毒法对胃癌前病变患者疗效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从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3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化浊解毒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予以三九胃泰冲剂治疗,疗程均为3月。治疗前后对比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P53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P53阳性率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化浊解毒法能有效治疗胃癌前病变,其作用机理可能是调控胃黏膜抑癌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香柴舒郁汤联合益生菌治疗肝郁气滞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肝郁气滞证IBS-C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香柴舒郁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估患者精神心理状况;检测肠道菌群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均改善,且治疗组腹痛腹胀、排便频率、大便性状、嗳气频作、胸闷不舒、两胁胀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排便状况方面两组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肠道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化浊解毒汤对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46例Hp呈阳性的CAG伴I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23例,2组均予标准四联杀菌疗法治疗2周,对照组配以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予化浊解毒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记录3个月后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夏莪术消痞汤配合穴位敷贴对慢性胃炎痞满证中医症状的改善。方法:选择98例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治疗组59例,治疗组给予半夏莪术消痞汤口服,日一剂,分两次服。四周一疗程。贴敷选穴:双侧足三里、内关、中脘;药物组成:香附、广木香等研末用醋调,每日6~8小时,五天一疗程,共四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普瑞博思5mg口服,日三次,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说明两组中医症状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两组显效率(P~*0.05)和总有效率(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单项症状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说明两组中医症状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莪术消痞汤配合穴位敷贴能有效改善痞满症状。  相似文献   
10.
针药综合疗法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药综合疗法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4例(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灸外用的针药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消炎痛片和雷公藤总甙片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ESR、CRP和RF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后ESR、CR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3%,不良反应较少,对照组有效率为82.6%,不良反应较多,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综合疗法能有效能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较少,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