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供、受者进行全面的免疫学检查,对供者行IVU检查了解分侧肾功能,行DSA或MRA、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检查了解血管的变异情况之后,开放式手术摘取供肾13例,经后腹腔镜活体供肾摘取4例,按常规方法移植给受者。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素A(或FK506)、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雷帕鸣)、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剂。结果13例开放式手术时间1.5~3.0h,平均2.0h;热缺血时间1.0~1.5min,平均1.2min;术中出血量60~200ml,平均140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住院7~10d,平均8d。4例后腹腔镜手术时间3.0~4.5h,平均3.5h;热缺血时间2.5~3.5min,平均2.8min;术中出血量60~100ml,平均75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3~5d出院。移植肾血液循环恢复后10~40s泌尿,平均20s。1例受者术后45d发生轻微的急性排斥反应,应用激素冲击3d后逆转,其余受者均无并发症。随访4~60个月,人/肾存活率为100%,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活体亲属肾移植安全可行,取左肾尽量靠近腹主动脉壁切断肾动脉,取右肾切取少许下腔静脉片。  相似文献   
2.
我院是卫生部首批授牌的华西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华西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川北医学院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成都卫生学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为培养好医德高尚、技术全面的合格卫生新生力量 ,我们一直努力于怎样搞好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方法的研究工作 ,尤其是 1991年以来 ,我院制定量化标准 ,按实习生大纲要求进行量化管理和量化评估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量化标准 ,通过近几年实践收益明显 ,提高了医院带教人员的质量、实习生质量 ,受到学校和学生的好评。1 临床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年近来随着医疗市场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针对腰椎间盘退变和椎间隙变窄所引起的腰部反复疼痛病症从国外引入了椎间隙注入骨水泥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椎体骨折的情况,原因可能是骨水泥弹性模量不佳。目的:通过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椎间隙中注入不同弹性模量骨水泥对上下椎体表面最大应力的影响。方法:招募1名脊柱正常志愿者获取CT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建立腰椎L_(2)-L_(5)有限元模型,随后建立L_(3)-L_(4)椎间隙注射不同剂量(1 mL与4 mL)骨水泥模型,每种剂量下赋予骨水泥4种弹性模量(1000,2000,4000,8000 MPa),在L_(2)椎体表面施加压力与弯矩,分析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结果与结论:①在骨水泥注入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骨水泥弹性模量的增大,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增加,其中弹性模量1000 MPa骨水泥对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影响最小,弹性模量8000 MPa骨水泥对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影响最大,不同弹性模量骨水泥对整个腰椎活动度的影响较小;②结果说明,在满足治疗要求的情况下注入较低弹性模量的骨水泥可以降低术后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经济、高效地培养恒河猴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MDM)的方法。方法:用肝素钠抗凝管采集健康成年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同时用无抗凝剂采血管采集同一只猴外周血,自凝后分离血清。将猴PBMCs置于CELLBIND Surface的96孔(0.8×106个细胞/孔)或48孔培养板(3×106个细胞/孔)中,用含不同百分比的猴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h后洗弃未贴壁细胞,加入含有猴自体血清或FCS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7天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分化良好的猴单核巨噬细胞贴壁能力强,占据板底大部分区域。胞体形态多样,多数呈长梭形。用巨噬细胞标记受体(CD14)抗体染色判断细胞纯度。并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分化的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此外,用猴艾滋病毒(SIVmac17E-Br、SIVmac251)和人-猴嵌合体艾滋病毒(SHIV KU-1)感染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检测病毒在猴巨噬细胞中的复制。结果:在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条件下,大多数(>85%)猴单核细胞能在24h内贴壁,体外分化5-7天后,猴巨噬细胞纯度大于96%。相比而言,含较高浓度(4%,8%或10%)猴自体血清或FCS的RPMI 1640 培养基对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作用较差。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对LPS刺激敏感,可产生多种巨噬细胞炎性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对SIV或SHIV均易感,产生感染性病毒。结论: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适于原代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该方法简单、花费少,无需生长因子,且分化效果好,是培养猴艾滋病毒及开展相关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HCV感染可刺激靶细胞(肝细胞)产生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因子,后者能在HCV感染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抑制病毒。因此,肝细胞自身的天然免疫对识别和阻断HCV感染复制至关重要,是机体抗HCV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然而,HCV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逸肝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本文主要描述肝细胞的抗病毒机制对HCV的识别、抑制以及HCV逃逸和拮抗肝细胞天然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88例接受B超监测下水压灌肠治疗的肠套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施行B超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回顾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成功复位366例,成功率94.3%。27例复位失败而中转手术治疗。所有患儿灌肠过程未发生肠壁破裂、穿孔及其他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无患儿发生复套。结论B超监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原发性肠套结安全性强、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优化厄洛替尼的合成工艺。方法以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和2-氯乙基甲醚为起始原料,经O-烷基化、硝化、还原、环合、卤代和N-烷基化6步反应制得厄洛替尼。结果总收率为56.8%(以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计),纯度大于99%(HPLC法)。结论该合成路线工艺稳定、环境污染小、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中出血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例人工流产术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宫内妊娠。其中4例出血患者经纱条宫腔填塞压迫止血,9例经弗雷氏尿管水囊压迫止血,均止血成功;术后7天内超声检查宫腔均无异常回声,测血β-HCG 10例在9~12天恢复正常,3例13~15天恢复正常。2例瘢痕妊娠误诊,经弗雷氏尿管水囊压迫成功止血后转上级医院行子宫动脉栓塞。结论:人工流产术中出血与剖宫产史及人工流产史密切相关,弗雷氏尿管可简便、快速、安全、有效地发挥止血作用,值得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盐酸万乃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效果,为临床预防肾移植术后CMV感染提供一种有效方法。方法:将47例接受血清学CMV-IgG阳性供肾的血清学阴性受者(D /R-)和59例血清学阳性受者(D±/R )分别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肾移植术后第2天预防组口服盐酸万乃洛韦0.6g,每天3次,共服90天;对照组不用任何预防性抗病毒药物。观察预防组和对照组CMV感染、CMV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万乃洛韦减少了术后CMV感染率及CMV病发病率(P<0.05);万乃洛韦延缓了CMV感染及CMV病的发病时间(P<0.01)。万乃洛韦减少了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P<0.05)。结论:对肾移植术后高危受者使用小剂量万乃洛韦是预防CMV感染、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是肾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其预警诊断和病因诊断对指导早期干预治疗有重要价值,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笼蛋白、白细胞介素18已被证实是一种诊断急性肾小管损伤的标志物,但其在早期移植肾功能异常的预测及病因诊断的意义方面尚未见报道.目的:评价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笼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在早期移植肾功能异常预警诊断和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71例患者肾移植后的第1个24 h尿NGAL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根据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肾功能迅速恢复组(n=41)和早期肾功能异常组(n=30),将早期肾功能异常组按病因分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组(n=18)和急性排斥反应组(n=12),按肾功能恢复形式分为缓慢恢复组(n=16)和延迟恢复组(n=14),观察尿液NGAL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与肾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移植后尿NGAL和白细胞介素8均明显升高,但早期肾功能异常组明显高于迅速恢复组.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的肾功能异常组自细胞介素18明显高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导致的肾功能异常组(p<0.01),两组尿NGAL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缓慢恢复组尿NGAL水平较延迟恢复组高(p<0.01),两组尿白细胞介素1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尿NGAL和白细胞介素18可作为预测早期移植肾功能异常的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8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病因诊断,而NGAL的升高除了诊断移植肾功能异常外,还可能成为预测肾功能恢复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