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高原藏族青年人群移居平原后其心脏结构、肺动脉变化以及与进入平原时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从久居西藏高原移居内地居住的藏族青年,经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疾病共60例、并随机选取健康内地大学生60例为对照组.在初入平原、进入平原1年、进入平原3年三个时间点分别检测心房心室、肺动脉等指标.通过不同时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对高原脱适应相关问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初入平原组、进入平原1年组与进入平原3年组右心房(RA)和右心室(RV)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尤其右心室内径增大最为显著(P<0.001).值得注意的是,初入平原组、进入平原1年组与进入平原3年组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径没有明显差异,即增大了的右心没有随着进入平原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研究对象左心房、左心室内径(LA、LV)各实验组间以及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即,研究对象左心结构未发生高原适应性和脱适应性的改变.初入平原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为32.35±5.20 mmHg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和对照(P<0.001),而且随进入平原时间延长其值逐步减小至对照水平.而主肺动脉内径(MPA)、右肺动脉内径(RPA)各实验组间及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本研究表明,当进入平原肺动脉压逐步恢复正常;各实验组研究对象(即初入平原组,进入平原1年组,进入平原3年组)心脏结构尤其右心房室内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即心脏结构未随进入平原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恢复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心房纤颤(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进一步明确房颤病因及病理机制对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房颤患者143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118例,测定房室腔径、左室射血分数(EF)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重点观察房腔及心耳内是否存在附壁血栓。结果: ①房颤组左房(LA)、右房(RA)、右室(RV)内径较对照组明显扩大(P<0.001),左室收缩末内径(LV2)较对照组增大(P<0.05);房颤组E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二尖瓣返流(MR)、三尖瓣返流(TR)、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②143例房颤患者中有38例(26.6%)并发附壁血栓,其中左心房、左心耳内30例,右房腔内8例(双房腔合并肺动脉内3例)。结论:各种不同病因的房颤多伴有房室增大,其中以左房扩大最为明显;房颤患者伴随左心功能减退及血流动力学异常;26.6%的房颤患者并发附壁血栓,其中右心房附壁血栓发生率为5.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