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纤维蛋白原(Fg;凝血因子Ⅰ)缺乏临床上很少见,即使见到多因肝脏等疾病合成纤维蛋白原不足而引起继发纤维蛋白原缺乏,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更是罕见,现就我科确诊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雷梅芳  张玉琴 《医学综述》2016,(4):756-759,766
Fabry病(法布里病)是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其发病机制为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GLA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患者血浆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部分或全部消失,从而引起神经酰胺三己糖苷为主的鞘糖脂类物质不能分解而聚集各种细胞内,造成各脏器功能受损。其中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小纤维神经病及脑血管疾病等,对于不明原因的神经疼痛和早发脑卒中患者应考虑Fabry病的可能,以期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儿童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天津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64例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为急性起病,以发热(60例,93.7%),抽搐(50例,78.1%),意识障碍(46例,71.8%),锥体束征阳性(30例,46.8%)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于急性期发生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56例,中枢性呼吸衰竭合并周围性呼吸衰竭6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46例行腰椎穿刺术,32例异常,颅内压增高者10例,白细胞数增多19例,蛋白定量升高17例,脑脊液病原学阳性10例,其中单纯疱疹病毒8例,EB病毒1例,柯萨奇病毒1例。所有患儿行头CT检查,6例异常;34例行MRI检查,29例异常。所有患儿脑电图均不正常,48例(75%)患儿首次脑电图示全导弥漫性δ活动;22例患儿治疗期间监测伴有局灶或全导痫性/样放电。5例患儿电生理检查示颈段脊髓前角损害。24例患儿并发应激性溃疡,肝损害4例,心脏损害6例,肾损害4例,肺损害1例。所有患儿均行机械通气,带机时间2~50 d。33例(51.5%)好转出院,14例死亡,放弃治疗17例。25例患儿遗留多种神经功能障碍,14例继发性癫痫患儿于门诊随诊3个月至6年,其中8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病死率高。早期识别,及时呼吸支持,注意保护脏器功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即早基因c-fos作为神经功能活动的代谢性标志物,正常情况下,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有基础水平的表达,而在神经细胞接受内外源刺激信号后,c-fos表达明显增加。近年来其与癫痫、脑血管病、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5岁3月龄,因肢体无力3个月余入院,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严重酸中毒,低钾血症;双眼玻璃体混浊,角膜基质灰白混浊;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基底节区可见对称性斑片状致密影。基因检测发现患儿SLC4A4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1个c.145C>T杂合变异,与其父检测结果一致;内含子区域存在一个c.1499+1G>A杂合变异,与其母检测结果一致。患儿以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为特点,且伴有多系统病变,应注意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尽早行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7岁4个月,确诊癫痫3年余,表现为无热抽搐、全身强直发作。体格检查:身高110 cm,体重15.3 kg(均相当于第3百分位),头围49.5 cm。体型消瘦,神志清楚,外观无明显畸形,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家系调查:患儿有一弟,5月龄,表型正常。母亲无不良孕产史。父母体健,系非近亲结婚,否认抽搐、智力低下以及遗传代谢病家族史。患儿目前每天抽搐多次,均表现为意识模糊、双眼凝视、口唇发绀、全身强直发作。除首次抽搐时伴有38℃发热外,其余均不伴发热。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1例二氢嘧啶酶(dihydropyrimidase,DHP)缺陷症患儿的DPYS基因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测序,确定变异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变异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患儿携带了DPYS基因c.1468C>T(p.Arg490Cys)和c.1339-1363del(p.Val447fs)复合杂合变异。结论 DPYS基因c.1468C>T和c.1339-1363del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致病性原因,致病变异的检出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早期癫性脑病患儿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征,探讨二代基因测序在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68例早期癫性脑病患儿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采用二代基因测序筛选可疑致病性突变,并经Sanger测序验证基因突变来源。结果 68例早期癫性脑病患儿中18例(26.47%)检测出癫相关致病基因,明确诊断为吡哆醇依赖性癫1例,系ALDH7A1基因突变所致;硫胺素代谢紊乱综合征2型1例,系SLC19A3基因突变所致。13例病因明确的癫综合征中Dravet综合征6例,5例系SCN1A基因错义突变所致,1例系SCN1A基因无义突变所致;婴儿痉挛症4例,1例系TSC1基因无义突变所致,但无法确定该基因的致病性,3例未见可疑致病性突变;早期婴儿型癫性脑病(亦称为大田原综合征)2例,1例系STXBP1基因错义突变所致,1例未见可疑致病性突变;婴儿严重局灶性游走性癫1例,未见可疑致病性突变。53例非特异性癫性脑病中9例发现可疑致病性突变,1例为SCN8A基因错义突变、1例KCNQ2基因错义突变、1例KCNH5基因错义突变、1例CACNA1A基因错义突变、2例CDKL5基因无义突变、1例CDKL5基因框移突变、1例PCDH19基因无义突变、1例GRIN2A基因错义突变。均予2种及以上抗癫药物治疗,1例明确诊断为吡哆醇依赖性癫后,予维生素B620 mg(/kg·d);1例明确诊断为硫胺素代谢紊乱综合征2型后,予维生素B125 mg(/kg·d)和生物素2 mg(/kg·d)。平均随访6个月至8年,15例(22.06%)癫发作控制良好,21例(30.88%)癫发作部分控制,32例(47.06%)癫发作未控制。结论早期癫性脑病临床表型多样,经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吡哆醇依赖性癫和硫胺素代谢紊乱综合征2型各1例,对于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针对病因治疗,癫发作控制良好。3例SCN1A基因错义突变、1例STXBP1基因错义突变、1例KCNH5基因错义突变、1例CACNA1A基因错义突变、1例CDKL5基因框移突变、1例PCDH19基因无义突变为新发突变,丰富了早期癫性脑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谱。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