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功能,以期了解溃疡性结肠炎与血小板的关系。方法调查6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每组人群的外周血中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L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PV和PDw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的活化可能在uc患者的活动期参与了重要作用,而且可能与UC的发病或其并发症的产生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2.
袁岸龙  李光曙  陶进勇  寇继光 《临床医学》2010,30(12):20-22,F0004
目的了解孝感市胃镜下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自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行胃镜检查的57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登记患者就诊时间、姓名、性别、年龄、内镜诊断、病理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结果行胃镜检查人群年龄30~60岁者占总人数的73.9%,41~50岁占总人数的27.7%;3月份做胃镜检查的人数最多,1、2月份最少;第二季度就诊人数最多,第一季度就诊人数最少。胃镜下最常见的五种上消化道疾病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发病率之比为2.8∶1。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均男性多见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女性多见于男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糜烂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息肉好发于中老年;胃癌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胃溃疡最常见于胃窦,其次是胃角,贲门-胃底最少见。胃癌最常见于胃窦,其次是胃体,幽门管最少见。结论 30~60岁的壮年是孝感市胃镜检查的主要人群,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常见。年青男性好发十二指肠溃疡,中老年男性好发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中老年女性好发胃息肉,60岁以上人群好发胃癌。  相似文献   
3.
1病历资料 患者,男,61岁,因出现吞咽困难3月余来我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行胃镜检查,食管距门齿38cm处可见一新生隆起物,与周围食管粘膜边界清晰,向管腔突出,致管腔明显狭窄,隆起物表面紫红色,颗粒状,质脆,触之易出血,取材送病检,胃镜其他部位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机能亢进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EVL)是常用的方法,但仍然存在远期疗效不满意的问题。为此,我们自2005年4月至2008年9月采用EVL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染色联合经内镜黏膜切除术对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诊断价值.方法将145例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黏膜染色联合经内镜黏膜切除术组(实验组)和单纯染色活检组(对照组),实验组用0.5%美蓝溶液染色后对异常着色区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并送病检;对照组美蓝溶液染色后对异常着色区域常规方法取活检.结果实验组发现不典型增生31例(43.7%),早期胃癌8例(11.3%);对照组发现不典型增生23例(31.1%),早期胃癌4例(5.4%),实验组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发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染色联合经内镜黏膜切除术可进一步提高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含奥沙利铂(OXA)化疗方案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G-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甄选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由肿瘤内科收治的1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收OXA为主的化疗,并于化疗结束2~3 d回输DC-CIK细胞,统计化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清G-GT、AFP水平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疾病稳定率69.57%,治疗有效率28.26%,总不良反应率8.69%,化疗后1年内复发转移率9.42%,复发转移患者中位PFS为6.19月,无转移的患者中位PFS为31.5月。血清G-GT水平由治疗前(59.05±13.18)IU/L降至(32.06±8.23)IU/L,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21,P=0.002),血清AFP水平由治疗前(67.95±10.28)μg/L降至(21.65±8.73)μg/L,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064,P=0.001)。结论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联合DC-CI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且可显著抑制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尼龙绳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26枚息肉采用尼龙绳联合高频电切治疗,另外26例30枚息肉采用高频电切治疗。结果:24例尼龙绳套扎后电切组无并发症发生,电切组26例出血3例。结论: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资料 患者,男,61岁,因出现吞咽困难3月余来我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行胃镜检查,食管距门齿38cm处可见一新生隆起物,与周围食管粘膜边界清晰,向管腔突出,致管腔明显狭窄,隆起物表面紫红色,颗粒状,质脆,触之易出血,取材送病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89例)和对照组(89例)。双氯芬酸钠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ERCP术前1 h及术后1 h予双氯芬酸钠栓剂100 mg塞肛,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禁食、补液、抑酸治疗。结果双氯芬酸钠组有1例(1.12%),对照组有7例(7.87%)患者发生了急性胰腺炎,双氯芬酸钠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能有效减少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雷贝拉唑试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试验对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反流症状、食管 2 4hpH监测以及胃镜检查结果 ,将 93例有反流症状的病人 (78例GERD病人和 1 5例非GERD病人 )随机分为试验组 (雷贝拉唑组 ,45例 )和对照组(安慰剂组 ,48例 )。试验组用雷贝拉唑 2 0mg/d ;对照组用维生素B1 口服 ,2 0mg/d。两组均用药 2周 ,记录服药前后病人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症状积分的改变 ,按症状积分下降值判定诊断 ,与食管 2 4hpH监测以及胃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GERD病人服药后 5d、7d、2周症状积分下降值分别为 5 .4± 3 .7、7.1± 5 .3、9.8± 6.4,下降率分别为 34.7%、46 .3%、62 .6 %。以症状下降 3分为标准 ,雷贝拉唑试验诊断GERD的价值最佳 ,对服药时间分析 ,则以服雷贝拉唑 5d为佳。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试验是GERD临床诊断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