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肝癌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术后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A组)、术后镇痛组(B组)和对照组(C组)各12例。A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和12h后、B组于手术结束时和12h后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C组在手术结束时和12h后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3组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观察术后3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舒芬太尼用量、PCIA总次数和PCIA有效次数以及术后2,4,6,12,24hVAS评分和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给药12,24h后A,B组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CIA总次数和PCIA有效次数降低(P<0.05),术后2,4,6,12,24h VAS评分降低,术后24h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术后即刻和术后1d3组总蛋白、白蛋白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术后2~3d总蛋白、白蛋白逐渐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逐渐降低,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间点肌酐、尿素氮、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与B组间在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效果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患者使用帕瑞昔布钠可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提高镇痛质量,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喉罩连接三通接头在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BA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BAL的患儿38例,年龄2~13岁,随机分为三组:喉罩组(L组,n=14)和气管插管组(T组,n=12)在全麻快速诱导后分别插入喉罩和气管导管,成功后连接三通接头,采用吸入全麻;面罩组(M组,n=12)采用静脉全麻,间断吸入七氟醚.观察患儿MAP、HR和SpO2变化,以及术中呛咳、体动发生情况.结果 M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均长于L组和T组(P<0.01).纤支镜通过隆突和灌洗时M组MAP和HR显著高于麻醉前,且明显高于L组和T组(P<0.01);SpO2明显降低(P<0.01).与M组比较,纤支镜插入气管后L组和T组SpO2明显升高(P<0.01).结论 喉罩连接三通接头全麻应用于小儿BAL,经过平稳,保证充分氧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多巴胺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孵育的离体兔肺动脉、体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6只雄性大耳白兔,制备离体肺动脉环和体动脉环各36个.把36个肺动脉环随机分为6组,测试不同浓度多巴胺(4×10-5、8×10-5、16×10-5 μmol/L)对正常肺动脉张力的影响(分别为PN-DOPA4、PN-DOPA8、PN-DOPA16组)及对LPS孵育后肺动脉张力的影响(分别为PL-DOPA4、PL-DOPA8、PL-DOPA16组).体动脉分组与肺动脉分组方法相同,包括正常组(SN-DOPA4、SN-DOPA8、SN-DOPA16)及内毒素组(SL-DOPA4、SL-DOPA8、SL-DOPA16).结果 ①多巴胺对PN-DOPA4及SN-DOPA4组中的血管环均有一定的舒张作用;对PN-DOPA8、PN-DOPA16、SN-DOPA8和SN-DOPA16组的血管环均有收缩作用,随着浓度的加大而升高.②LPS孵育后,多巴胺对PL-DOPA4和SL-DOPA4组血管环舒张作用消失,变为收缩[(22.60±6.68)%比-(2.25±0.58)%,(3.80±0.52)%比-(3.65±0.75)%,P<0.05和P<0.01],对PL-DOPA8组收缩幅度较PN-DOPA8组减少(14.52±0.59)%(P<0.05);对SL-DOPA8组收缩幅度较SN-DOPA8组增高(25.90±1.75)%(P<0.05);对PL-DOPA16组和SL-DOPA16组的张力无显著影响.③LPS孵育后,DOPA4组的肺动脉张力变化(PL/PN)较体动脉张力变化(SL/SN)明显(-10.90±5.06比-1.00±0.24,P<0.05);在DOPA8组SL/SN较明显(1.80±0.35比0.48±0.17,P<0.01).结论 低浓度的多巴胺对正常肺动脉及体动脉血管环有舒张作用;在LPS孵育后,低浓度的多巴胺对肺动脉及体动脉环的作用由舒张变为收缩,且对肺动脉环的张力变化影响最大;不同浓度的多巴胺对LPS孵育后的肺动脉及体动脉血管环均有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全身麻醉患儿围术期家庭式管理开展品管圈活动。从术前、术中、术后挖掘全身麻醉患儿围术期管理现状水平和攻坚点,多方拟定方策并反复循证,结合现实需求,形成三大方策群组予以实施。通过方策实施,减少了患儿苏醒期躁动等麻醉并发症发生,降低了患儿分离恐惧评分,提高了家属全麻知识知晓率,使患儿和家庭获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疫情背景下麻醉学线上课程中BOPPPS和对分课堂联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校2016级麻醉专业本科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人。实验组采用BOPPPS教学模式联合对分课堂线上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线上教学法授课。课程完毕后,统计两组学生客观考核成绩和课后教学满意度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课后作业评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学满意度为78.125%,显著优于对照组(53.125%)(P<0.05);实验组在激发学习主动性、师生交流互动性、重难点掌握能力、总结和查阅文献的能力、学习效率和能力、课后作业完成度、课上讨论参与度及教学组织合理性等方面的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OPPPS和对分课堂联合教学模式的线上课程,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求知意识,还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小儿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中,以超前镇痛模式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4例行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2例:试验组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对照组麻醉诱导前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术中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统计术后30 min、1、2、4、6 h的疼痛评分和术后5、10、203、0 min及1 h的镇静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6 h内各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2组术后1 h内各时点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中,以超前镇痛模式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巴胺对内毒素休克犬肺动脉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观察多巴胺对内毒素休克犬肺动脉压力的影响,评价多巴胺用于内毒素休克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以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 mg/kg制备内毒素休克模型,2 h后分别静脉泵人生理盐水5 ml/h(模型组)和多巴胺5、10、20 μg·kg-1·min-1(分别记为D5组、D10组、D20组).经股动、静脉及开胸行肺动脉穿刺测压,记录制模前、给药前及给药后5、10、30、60及120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结果 不同浓度多巴胺均能升高MPA和MPAP,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D10组和D20组MAP较D5组升高幅度大,D20组MPAP较D5组和D10组升高幅度大(P<0.05或P<0.01).给予多巴胺后120 min各组MAP/MPAP比值均高于模型组,以高剂量组显著(P均<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多巴胺均能在升高MAP的同时使肺循环阻力增加致肺动脉压力也升高,且体动脉压力升高幅度明显大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8.
围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心肌缺血各年龄段的发病比例及心肌缺血在术中和术后的结局,为麻醉医师围术期心肌缺血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从2006年我院6000例择期手术患者中筛选取446例心肌缺血的患者,观察他们心电图和心率血压变化及术后结局,用统计学方法评价围术期心肌缺血在各个年龄段的发病率及麻醉方法对心肌缺血患者循环指标的影响。结果6000例择期手术患者中有446例心肌缺血的患者,发病率为7.43%,各年龄段中,50岁以上心肌缺血发病者共有392例(87.9%),50岁以下有54例(12.1%);术后有48例(10.8%)因为术中循环指标不稳定及呼吸功能不全送入ICU病房治疗。结论50岁以上的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发病率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比例大,全身麻醉对于此类心肌缺血患者术中循环指标影响大,因此术前认真评估,做好术前准备及围术期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预先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10 min试验组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对照组静脉滴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除喉罩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患者在入室及拔除喉罩时(T1)、到达苏醒室后5 min(T2)、15 min(T3)、30 min(T4)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值以及T1~T4的疼痛、躁动和镇静评分(分别为FLACC评分、PAED评分和Ramsay评分),并观察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反流误吸、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在T1、T2、T3时点HR低于对照组,在T1、T2时点MAP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疼痛评分在T1、T2、T3时点均低于对照组,躁动评分在4个时点均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在T1、T2、T3时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患儿全麻诱导前预先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苏醒期躁动,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