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34例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超声辅助,分别将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患者分为超声组(前者44例,后者18例)和对照组(前者34例,后者16例)。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通过影像学复查和改良McCormick量表(MMS)分级评估肿瘤复发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别比较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评价术中超声对肿瘤完全切除率的评估准确率。结果两组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年龄、首诊症状、MMS分级及肿瘤累及脊髓节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资料均基本一致。室管膜瘤的超声组和对照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7.7%(43/44)、91.2%(31/3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3/44)、11.8%(4/34)]及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良好率[分别为36.4%(16/44)、32.4%(11/3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和对照组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0/18、2/16)和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良好比例(分别为:3/18、2/1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的肿瘤完全切除比例高[分别为16/18、9/16,P<0.05]、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中位PFS分别为84.0(67.5~100.5)个月、75.0(52.0~98.0)个月,P<0.05]。以增强MRI为标准,术中超声判断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全切除的准确比率分别为97.7%(42/43)、14/16。结论术中超声有助于实时、准确地判断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肿瘤切除程度,且对星形细胞瘤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术中超声引导切除小脑桥臂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术中超声定位引导下经颅入路手术切除的2例小脑桥臂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获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无其它手术并发症,随访1.5~2年无复发。结论 经颅入路手术是桥臂海绵状血管瘤合适的选择,术中超声引导可帮助定位肿瘤,指导切除肿瘤,并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数字化分析方法自动分割并定量经颅超声检查下黑质回声的变化, 并评估其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纳入自2017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652例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组)和99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 对其进行经颅超声检查。应用数字化分析方法分析经颅超声图像黑质层面的图片, 对得到的黑质高回声的定量化数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帕金森病的诊断性能, 并与医生报告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最后将定量化的黑质高回声与帕金森病的疾病特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得到482例研究对象的黑质高回声定量化结果用于分析, 其中帕金森病组400例, 健康对照组82名。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定量化的较大侧黑质高回声诊断帕金森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 0.805~0.910), 敏感度87.8%, 特异度73.2%, 该诊断的准确性与医生报告(曲线下面积0.884)一致。此外, 定量化的黑质高回声与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病程、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分析方法量化了黑质回声...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 3岁3个月(产前检查正常), 因"活动后乏力1年余, 加重伴口唇发绀16 d"入院。患儿父母述其活动后乏力1年余, 半月前因"感冒"后症状加重, 出现活动后气喘伴口唇发绀, 无其他任何不适。于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示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高压, 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 为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 无阳性发现。实验室检查:乙肝、丙肝等相关病原学检查阴性;天冬氨酸转氨酶84 U/L, 直接胆红素8.7 μmol/L;余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扩大(右心房横径25 mm, 右心室横径31 mm), 肺动脉压力增高(肺动脉主干内径18 mm), 三尖瓣中度反流, 流速4.5 m/s, 压差80 mmHg(1 mmHg=0.133 kPa)。肝脏超声:门静脉主干及其肝内分支缺失(图1A), 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图1B)相互汇合为一主干(图1C), 经肝尾叶直接汇入右房(图1D)。肺动脉血管增强CT+体层像+三维重建示:肺动脉未见明显栓塞征象, 肺动脉主干增宽(20 mm), 右心扩大。肝脏门静脉CT血管成像+三维重建结果示:肝脏由肝动脉供血, 门...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高压(PH)是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点的一组病理生理综合征,主要病理机制为血管收缩、血管重塑和原位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以致右心衰竭.PH病因类型各异,以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肺疾病为常见的病因类型,但部分少见病因也可导致 PH,易漏诊和误诊.我们分析武汉协和医院近4年收治的各种少见原因所致PH患者87例,探讨其病因类型和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6.
曾智琳  陶安宇  王纯  余杨 《中外医疗》2016,(10):167-16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肾移植手术治疗,并在术后的1周、1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复查,观察患者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变化情况,计算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多项临床检查结果为依据,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156例实施肾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共检出42例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90%,以移植肾急性排斥所占比例最高,为12.18%,显著高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资料的符合率为92.86%(39/42).结论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肾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诊断,操作操作简便、无创、重复性良好、准确度高,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筛查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产儿不同程度脑损伤的超声表现,探讨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10例早产儿行颅脑超声检查,分析早产儿不同程度脑损伤的超声表现,以及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不同分娩方式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210例早产儿中,颅脑超声表现正常30例,轻度脑损伤106例,重度脑损伤57例,其他异常17例。胎龄30周(36例)、30~32周(74例)、33~34周(67例)、35~36周(33例)早产儿重度脑损伤者分别为18例、26例、11例、2例;与胎龄30周和30~32周早产儿比较,胎龄33~34周和35~36周胎儿重度脑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出生体质量1500 g(79例)和≥1500 g(131例)早产儿重度脑损伤者分别为29例和28例;与出生体质量1500 g早产儿比较,出生体质量≥1500 g早产儿重度脑损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剖宫产、经阴道分娩早产儿重度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程度可能与胎龄和出生体质量有关,颅脑超声为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胶质瘤术中超声的使用方法及其价值。方法 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2例颅内胶质瘤手术患者分为超声组(33例,使用术中超声)和对照组(39例,未使用术中超声)。超声组使用术中超声对肿瘤进行定位,引导术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对切除后的瘤腔进行探查,实现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肿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的定位率和全切率以及手术时间。结果 超声组肿瘤定位准确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1%,32/39;PP<0.05),超声组手术时间[(85.7±31.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117.4±40.8)min;>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在超声图像上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术中超声具有低成本、准备时间短、方便快捷、实时监测、可重复和无辐射等优点,是胶质瘤手术重要的辅助工具,在胶质瘤定位和实时监测残余肿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