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间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2例。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术后9~13个月的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恢复(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牢靠,椎体高度再丢失少。间接复位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使椎管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2.
应用有限扩髓闭合复位穿钉技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26例,通过梨状窝开口,扩髓至骨折断端,顺行闭合穿入交锁髓内钉主钉,固定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瞄准器下置入远、近端锁钉。术后平均随访10.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X线片上可见骨痂最早发生在第3周时,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4周。远期疗效按马元璋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3%。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7%。无断钉、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认为有限扩髓、闭合复位穿钉技术可使粉碎性股骨干骨折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和最大的血供保护。扩髓产生的骨髓碎屑囤积在骨折断端,构成自体骨的植入,在各碎骨块间起到了桥接作用,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X线监控下后路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访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病例,所有病例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监控下,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间接复位、固定完成手术,未行椎板切除减压.结果 随访12~48个月,平均33.6个月.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骨块占椎管中矢径比例等各项指标术前、术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线监控下后路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在不打开椎板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后路间接复位,使突入椎管的骨块得到有效的回纳,达到满意的神经减压,临床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该组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7~36个月,平均18个月,髋关节术后按Harris评定标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0%,有2例出现内固定失效,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未愈合及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远端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胫腓骨远端AO-43A、C型骨折患者采用单切口延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随访15~34个月(平均17个月),参照Baird等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优5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术后发生足背外侧皮肤麻木感1例,皮肤浅表坏死1例,无深部感染和骨髓炎发生。结论前外侧单切口可以同时进行胫骨和腓骨骨折的钢板固定,关节暴露清晰,对骨折处的软组织特别是小腿内侧软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股骨骨折是下肢常见的损伤,多半属高能量性损伤。由于股骨维系着髋膝两大关节,骨折后的理想治疗是患肢早期康复的基础。选择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间的35例连续的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有限扩髓闭合穿钉和开放穿钉技术进行治疗并随访。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石膏外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对Gustilo Ⅰ、Ⅱ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218例采用石膏外固定及82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之Gustilo Ⅰ、Ⅱ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资料.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功能和治疗费用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石膏固定组193例获得随访,髓内钉治疗组66例获得随访,两组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三者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平均治疗费用上,石膏固定组低于髓内钉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交锁髓内钉相比.石膏外固定治疗Gustilo Ⅰ、Ⅱ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相似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结果,但操作更简单,治疗费用更低,仍是治疗该类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筛选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手术均应用跟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2年以上,定期进行X线和CT检查。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AOFAS)、足功能指数(FFI)、10 cm可视量表评估(VAS)行足踝功能评分。结果共有38例患者进入回顾性研究,17例为SandersⅡ型骨折,21例为SandersⅢ型骨折。术前测量Bohler角为-24°~33°,平均(13.2±8.9)°,术后恢复为20°~45°,平均(33.8±9.2)°。在不同Sanders分型和性别组,AOFAS、FFI、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解剖学复位组和植骨组患者较近似解剖学复位和未进行植骨组的患者,AOFAS、FFI、VAS评分获得明显的改善(均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中期预后与所选病例的特征、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学复位、Bohler角的恢复相关,与患者的性别、Sanders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