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胆碱能受体M1、M2和M3亚型拮抗剂在改善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微循环障碍中的不同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阿托品组、M1、M2及M3受体拮抗剂组。除对照组仅等量静脉补液(生理盐水和全血混合物3:1)外,其余组动物在此基础上分别静脉注射非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1250mg/kg)、M1受体拮抗剂替仑西平盐酸盐水合物(telenze pine dihydrochloride hydrate)(0.22mg/kg)、M2受体拮抗剂西贝母碱(imperialine)(9.6×10-3mg/kg)或M3受体拮抗剂4-二苯乙酰氧-N-甲基哌啶甲碘化物(4-diphenylacetoxy-N-methylpjperjdjnemethiodide,4-DAMP)(1.25×10-5mg/kg)。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肠系膜微血管管径和血流形式的变化。每组选取25条三级微动脉进行统计(n=25)。结果阿托品或M1受体拮抗剂可使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肠系膜微血管收缩明显减轻甚至扩张,微血管血流由粒流变为线粒流。M2或M3受体拮抗剂的上述作用不明显。结论选择性拮抗胆碱能M1受体可改善大鼠失血性休克时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MN)的CT影像学特征,并将其与超声、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探究其组织病理学基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0例CMN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患儿8例、女患儿2例,年龄1个月~7岁[(12.6±26.1)个月];细胞型CMN 2例、经典型CMN 6例、以经典型成分为主(>80%)的混合型CMN 2例。分析CMN患儿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并将经典型CMN及以经典型成分为主(>80%)的混合型CMN的CT影像学特征与超声、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 结果 经典型CMN及以经典型成分为主(>80%)的混合型CMN的CT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类圆形的实性(3/8)或囊实性(5/8)肿物,且边界欠清(8/8);肿瘤实性部分密度不均(7/8),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8/8);与细胞型CMN相比,肿瘤内肾盂(8/8)及增强扫描后出现特征性“双边征”(7/8)是其特殊的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CT影像学特征中的“双边征”与超声图像中的低回声环相对应,是由肿瘤周围扩张的血窦所致的特殊影像学征象。 结论 “双边征”及肿瘤内肾盂为经典型CMN及以经典型成分为主的混合型CMN的CT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