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NJF(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结合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的物理治疗及运动想象治疗,B组则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NJF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结合运动想象能较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早期患者双侧腓肠肌外侧头表面肌电图及踝关节运动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30例PD早期患者(其Hoehn-Yahr分期为Ⅰ期)设为试验组,将3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在正常速度步行的状态下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表面肌电图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步态数据及双侧腓肠肌外侧头数据采集,运用smart-cli...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89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以磁共振成像、CT检查,对照手术或临床最后确诊结果,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从诊断准确率来看,经手术或临床最后确诊,89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80例确诊;经磁共振成像检查,76例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准确率为95.0%;经CT检查,68例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准确率为85.0%;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高于CT,P<0.05;从诊断价值来看,磁共振成像特异度、敏感度、符合率高于CT,漏诊率低于CT,P<0.05;从特殊部位损伤检出情况来看,两种检查方式对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的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伤、脑干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对部分特殊部位损伤检出率更高,特别弥漫轴索损伤,诊断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下降同时运动模式发生变化,导致日常自理能力下降,回归社会受阻,产生心理和生理的消极影响。如何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康复干预措施来优化此症,促进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医、患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难点。针灸疗法既可促进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既往研究表明巨刺阳明经穴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内在机制不甚明了。基于此,本研究拟从脑功能可塑性这一前沿视角切入,以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针巨刺阳明经原、合穴为干预措施,运用核磁共振-神经影像导航定位-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技术联用检测方法,在客观评价患者健侧M1脑区兴奋性变化、神经功能网络改变、血液流量变化分布等基础上,观察临床干预疗效并探究其潜在的激活与重塑作用的机制,从而诠释“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经典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下降同时运动模式发生变化,导致日常自理能力下降,回归社会受阻,产生心理和生理的消极影响。如何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康复干预措施来优化此症,促进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医、患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难点。针灸疗法既可促进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既往研究表明巨刺阳明经穴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内在机制不甚明了。基于此,本研究拟从脑功能可塑性这一前沿视角切入,以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针巨刺阳明经原、合穴为干预措施,运用核磁共振-神经影像导航定位-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技术联用检测方法,在客观评价患者健侧M1脑区兴奋性变化、神经功能网络改变、血液流量变化分布等基础上,观察临床干预疗效并探究其潜在的激活与重塑作用的机制,从而诠释“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经典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