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皮肤点刺试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哮喘患者60例,其中发作期38例作为哮喘发作组,缓解期22例作为哮喘缓解组,另选取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另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比较该两组受试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差异。结果哮喘缓解组患儿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为68.18%(15/22),对照组为0(0/30),哮喘缓解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发作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患儿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及FEF75明显低于对照组,哮喘发作组患儿PEF、FEF25和FEF75明显低于哮喘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受试儿童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呈正相关(r=0.241,P=0.012),肺功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无相关性(P>0.05)。结论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呈正相关,肺功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无相关性,三者结合对于哮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1型糖尿病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管理调查,为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86病历资料,其中男41例,女45例,起病年龄为6~9岁,对所有其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并分析其自起病至成年的身高、体重、青春启动年龄、女性患儿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海南地区5岁以下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SCAP)病原学情况,为SCAP患儿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从2019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310例SCAP患儿纳入研究。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以及痰液和血液标本病原的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儿基线资料,病原体检出情况及主要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310例SCAP患儿中男性210例、占比67.74%,年龄<1岁217例、占70.00%,冬季发病113例人数、占36.45%。310例SCAP患儿痰液标本和血标本共检出病原体689株,其中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3.37%)、肺炎链球菌(19.16%)、腺病毒(12.63%)、流感嗜血杆菌(11.90%)、肺炎克雷伯菌(9.72%)、金黄色葡萄球菌(7.98%)、流感病毒(7.55%)、大肠埃希菌(5.81%)、真菌(1.89%)。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间5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普拉洛芬+玻璃酸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1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采用普拉洛芬治疗,试验组采用普拉洛芬+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状评分以及生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眼部刺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应用普拉洛芬+玻璃酸钠药物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干眼症状,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且用药后不会造成严重眼部刺激,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3月-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CNS病毒感染的患儿200例,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对患儿临床资料和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患儿中预后良好180例(90.0%),预后不良20例(10.0%)。发热时间、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量、EEG、颅脑影像学、脑膜刺激征、肌力异常、惊厥多次发作、早期意识障碍和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在预后良好患者和预后不良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刺激征、惊厥多次发作、早期意识障碍和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2.542~4.368,P=0.008)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脑膜刺激征、惊厥多次发作、早期意识障碍和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早期识别相关因素,并针对性给予积极治疗可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CD162)、趋化因子受体-2(CXCR2)、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与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接收的78例MP感染患儿为感染组,其中重症36例、轻症42例,以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0名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中性粒细胞CD162、CXCR2、CXCR4的表达水平。结果 感染组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62、CXCR2、CXCR4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87.33±13.34)、(1.33±0.28)、(1.64±0.3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6±1.26)、(3.65±0.64)、(4.33±1.18)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MP感染患儿高于轻症患儿(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CD162、CXCR2和CXCR4的MFI水平联合评估MP重症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0.801~0.961),mRNA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探讨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营养护理的关系.方法 本次研究以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营养护理,分析营养护理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营养护理,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术后康复,减少认知障碍,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原学特征。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48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采集患儿鼻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期选择114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根据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儿童相关资料,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影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结果 483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主要是病毒感染占55.07%(266例),其次是细菌感染占33.95%(164例)。病毒感染中副流感病毒1型检出最高,为13.87%,细菌感染中副流感嗜血杆菌占比最高,为16.98%。经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5岁、入院前滥用抗菌药物、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有反复感染既往史、伴免疫缺陷、营养不良、3个月内住院次数≥5次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病原主要以副流感病毒1型和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其感染风险和患儿年龄、入院前滥用抗菌药物、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有反复感染既往史、伴免疫缺陷、营养不良、3个月内住院次数≥5次等因素密切相关,需合理制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