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食管黏膜可疑病变经内镜以2%Lugol液喷洒染色,观察黏膜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45例食管病变染色后,39例呈浅染色或不染色,其中食管癌8例(食管早期癌5例,进展期癌3例),Barrett食管5例,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1l例。本组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46.7%。结论 内镜下应用Lugol液染色结合活检有助于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且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牙线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胃角黏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127例胃角黏膜病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牙线牵引辅助ESD组(牵引组,n=51)和传统ESD组(传统组,n=76),同时把41例胃角纤维化病例也分为牵引组(n=23)和传统组(n=18)。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及出血、肌层损伤、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牵引组与传统组病例年龄、性别、病变大小及病变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65.4±36.5) min比(103.5±43.2) min,P=0.012],病变整块切除率[100.00%(51/51)比90.79%(69/76),P=0.026]及治愈性切除率均更高[94.12%(48/51)比81.58%(62/76),P=0.042],且剥离过程中肌层损伤[5.88%(3/51)比25.00%(19/76),P=0.010]及术中出血更少[47.06%(24/51)比82.89%(63/76),P=0.010]。传统组2例(2.63%)纤维化病例穿孔,牵引组无穿孔病例,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在胃角纤维化病例中,牵引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81.4±29.3) min比(119.3±37.6) min,P=0.010],病变整块切除率[100.00%(23/23)比72.22%(13/18),P=0.007]及治愈性切除率均更高[95.65%(22/23)比72.22%(13/18),P=0.035],且剥离过程中肌层损伤[8.70%(2/23)比72.22%(13/18),P=0.001]及术中出血更少[78.26%(18/23)比100.00%(18/18),P=0.035]。结论 牙线牵引辅助ESD治疗胃角黏膜病变及有纤维化的胃角病变安全有效,与传统ESD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治愈率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剂型腹透液在腹膜透析不充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常规腹膜透析方案下透析不充分患者20例,更改透析方案为使用新剂型2.5L/袋腹透液每天透析4次。3个月后比较更改方案前后患者的水肿、皮肤瘙痒情况以及血压、体重、腹透总剂量、腹透超滤量、贫血指标、血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钾、尿素清除指数(Kt/V)、钙磷代谢等指标。结果 20例患者改用新剂型腹膜透析液后,水肿及皮肤瘙痒症状较更改前明显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更改新剂型腹膜透析液3个月后患者的Kt/V值及Kt/V达标率较更改前明显升高,血肌酐及血磷较更改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更改前比较,更改新剂型透析液后的红细胞计数、Hb、血白蛋白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更改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腹透超滤量、血钾、血清校正钙、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较更改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新剂型腹透液可提高透析不充分患者透析充分性,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为传统透析方案下透析不充分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黏膜清洁剂联合体位操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胃镜检查的2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9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服用胃黏膜清洁剂后静坐待检,观察组服用胃黏膜清洁剂后指导其做自行编排的体位操,直至胃镜检查.结果 观察组胃镜检查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总体胃黏膜清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胃黏膜清洁剂联合体位操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胃镜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5.
食管多原发癌的内镜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多原发痛临床上很少见,我们收集本院近5年发现  相似文献   
6.
1993年10月起我科采用成都市锦江微波电器厂生产的WB—100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治疗痔疮患者380例,经门诊追踪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本组38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53例,女127例;年龄18~75岁,平均43岁,病程1周至25年,平均6年7个月;单纯性内痔260例,混合痔85例,环状混合痔35例。  相似文献   
7.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由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发展而来的一项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微创切除新技术,可以实现病变的大块和完整切除。国内ESD的开展尚处起步阶段,现将我们进行ESD治疗的护理操作配合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直接经口胆道镜(DPOC)作为ERCP术后结石残留补充诊治手段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ERCP取石后,补充DPOC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高发残留患者资料,观察DPOC成功率、到达位置、结石清除率、操作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共纳入20例患者,19例DPOC进镜成功,其中5例到达胆总管,7例到达到肝门部,3例到达左右肝管,4例达到2级胆管;平均进镜时间11.7 min。发现胆管残留结石9例,其中7例行DPOC取石,成功5例、失败2例,另有2例患者直接再行ERCP取石。术后出现胰腺炎、出血各1例,胆管炎2例,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DPOC作为ERCP术后残留结石的一种补充诊治手段可行有效,结石清除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放大内镜窄带光成像(ME-NBI)、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及两者联合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普通白光胃镜检查且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的105例患者(105处病灶),通过ME-NBI和EUS评估病灶浸润深度,依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E-NBI、EUS及两者联合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ME-NBI判断病变浸润至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的准确率分别为873%(69/79)和846%(22/26),总体准确率867%(91/1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5%(69/73)和688%(22/32)。EUS判断同样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859%(67/78)和778%(21/27),总体准确率838%(88/1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8%(67/73)和656%(21/32)。EUS和ME-NBI二者皆提示病变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固有层的准确率为917%(67/73),而两种方法任一方法判断浸润深度≥黏膜肌层时,只有182%(6/33)的病变位于黏膜上皮层/固有层(Kappa=0978,P=0000)。结论ME-NBI、EUS对于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都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而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准确性,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早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EBSCC)的内镜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发现并行ESD治疗的早期EBSCC患者32例(EBSCC组),纳入同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普通典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ESCC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内镜特征、治疗结果及生存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年龄(P=0.746)、性别(P=0.506)、肿瘤大小(P=0.423)和肿瘤浸润深度(P=0.91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肿瘤均好发于食管中段,内镜下分型以0-Ⅱb型为主,所有病灶表面黏膜均粗糙和/或糜烂,放大内镜观察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袢(IPCL),以B1型为主,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BSCC组较ESCC组病灶表面白斑出现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25%和26.04%,χ2=9.88,P=0.002)。碘液染色:EBSCC组有17例(53.12%)为不染或淡染,15例(46.88%)有斑驳状不染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