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8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精氨酸是由含甲基化精氨酸残基的蛋白质分解代谢衍化形成的。它可分为单甲基精氨酸 (L NM MA)和二甲基精氨酸 (Dimethylarginine) ,后者包括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AsymmetricDimethylargi nine ,ADMA )和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SymmetricDimethylarginine,SDMA) ,其中L NMMA和ADMA是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抑制剂。由于血浆ADMA的浓度约为L NMMA的10倍[1] ,故ADMA是主要的内源性NOS抑制剂 ,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是多因素疾病 ,其中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氧化型脂蛋白作用后内皮细胞、单核细胞NFkB、IL-6表达的差异,细胞核转录因子PPARα、PPARγ、NFκB活化程度的不同。方法:超速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人血清脂蛋白,体外Cu^ 2介导氧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以及THP-1细胞株培养:免疫组织化学、胞浆抗原FITC标记流式细胞仪法检测不同类型氧化型脂蛋白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NFκB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上清液IL-6的表达:氧化型脂蛋白对PPARα、PPARγ、NFκB活化后,核移位率的比较。结果:Lp(a)、LDL、VLDL及HDL在相同氧化条件下,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NFκB的“核移位”作用及IL-6的表达均有差异,oxLp(a)作用最强ooxLp(a)和oxLDL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NFκB的活化程度大于PPARα和PPARγ,随作用时间而增强。结论:不同类型的氧化型脂蛋白对细胞核转录因子、炎性因子的激活强度各异。氧化型脂蛋白对核转录因子PPARα、PPARγ、NFκB的活化程度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4.
β-受体阻滞剂促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是否有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急性心肌梗塞1周后的大鼠分别用美托洛尔灌胃1-3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VEGF,并计数毛细血管密度,同时观察心率的变化,结果:服用美托洛尔后的大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用美托洛尔后心率下降显著的心肌梗塞大鼠,其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又显著高于心率下降不明显的大鼠,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以促进缺血心肌毛细血管新生,该作用可能是由窦性心动缓触发的内源性VEGF分泌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IP)第二保护穿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戎对调亡抑制基因bcl-2、bcl-xfl蛋白表达的调节。方法: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方法。结果:(1)IP+IR24h组TUNEL法阳性心肌细胞核数量及阳性心中总心肌细胞核数的百分比均明显少于IR24h组(P〈0.05-0.01);92)IP+IR24h组表达bcl-2、bcl-xl蛋白阳性的心肌细胞数及阳性  相似文献   
6.
依那普利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室gp130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室重塑 (LVRM)的发生与gp130基因异常表达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对gp130表达的影响。方法 :AMI后 2 4h存活的 7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MI组及依那普利治疗组 ,AMI组又依照术后 1、3、7、14、2 1、2 8d分为 6个时间点 ,另设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各 8只。依那普利组于术后第 2天起灌胃给药 (10mg·kg-1·d-1) ,连续 4周。行心脏标本病理分析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氯氨T法测定左室非梗死区 (LVNIZ)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LVNIZ羟脯氨酸含量 (HC) ,用RT PCR法检测LVNIZgp130mRNA的表达。最终获完整资料大鼠 76只 ,于上述各组分别为 9、8、8、9、9、8、9、8和 8只。结果 :①与正常及假手术组相比 ,AMI组LVRM参数 :心脏重量 (HW )、左室重量 (LVW )、左室重量指数 (LVWI)、心肌细胞横径 (TDM)、HC均显著增加(P <0 .0 5~ 0 .0 1) ;②AMI组LVNIZAngⅡ明显升高 ,与LVRM相关性好 (P <0 .0 1) ;③LVNIZgp130mRNA表达于AMI第 1天即开始明显增加 ,第 7天达高峰 ,以后有所下降 ,但第 2 8天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④相关分析显示LVNIZgp130mRNA表达水平与LVNIZAngⅡ、LVRM参数间呈正相关 (P <0 .0 5~ 0 .0 1) ;⑤与AMI第 2 8天组相比 ,依那普利组LVRM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及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PCR技术,以pCD/hVEGF121质粒为模板扩增VEGF121基因全长,采用PCR产物的粘端克隆法,将VEGF121定向克隆入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pEGFP/hVEGF121重组质粒,酶切、PCR及序列分析鉴定,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MSC,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EGFP/VEGF融合蛋白的表达。 结果: PCR、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VEGF121正确连接至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pEGFP/hVEGF121重组质粒转染MSC后,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GFP/VEGF蛋白在MSC中存在表达。 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人VEGF121及EGFP报告基因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MSC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VEGF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MSC的分化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数年中,对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时应用血管扩张剂的兴趣日益增加。这种兴趣和新导管技术的发展有关。这些采用气囊漂浮导管的新的床旁监护技术,能够测定右心和左心充盈压和心排出量,从而使医师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心率变异频谱分析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对25例急性心肌梗塞、2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及20例正常人的血浆儿茶酚胺(CA)、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心率变异功率谱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AMI早期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占优势;肾上腺素能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全面激活。作者认为,心率变异频谱分析是一种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右室流出道血流时间间期法预测肺动脉压─—脉冲多普勒频谱与心导管测值对比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内科王玉芝,陈运贞,廖惠本文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测量了42例成年人风心病、先心病的肺动脉压。4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前一周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对血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