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前列环素(PGI2)在脑粳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放免分析法测定37例脑梗塞患者(研究组)和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ET--1和PGI2。结果:购梗塞时ET--1水平明显升高,而PGI2明显下降。结论:ET--1和PGI2均参与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ET--1是一种致病因子,而PGI2是一种保护因子,是ET--1的内激性拮抗剂。  相似文献   
2.
3.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 (MSCT)借助特殊软件进行脑灌注成像,观察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动态变化。方法:静脉注射1 0 0ml碘海醇,应用西门子SENSATION4型多层螺旋CT ,对2 3例发病6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扫描观察时间—密度曲线,测定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对照区的血流灌注值局部脑血流量(rCBF) ,局部脑血流容积(rCBV) ,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并获得相应参数的脑灌注CT成像,所有病例至少在发病1周后复查1次普通CT。结果:2 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2 0例其脑梗死侧rCBE比对侧显著降低(P <0 . 0 1 ) ,有1 7例患者1周后复查CT发现其最终梗死面积比6h内脑灌注的面积有缩小(P <0 . 0 5 ) ,证明此组患者在梗死灶中心周围有缺血性半暗区存在,有3例患者1周后CT图象显示最终梗死面积与6h内脑灌注成像面积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超早期明确梗死灶部位及范围,及发现缺血坏死灶周围是否存在缺血性半暗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内脑钠肽(BNP)的表达是否有影响以及雌激素影响BNP表达的机制。【方法】 视实验目的给予无血清饥饿状态下的心肌细胞不同浓度的雌激素以及相应通路抑制剂处理,以RT-PCR测定细胞内BNP的mRNA水平,以Western-Blotting测定细胞内BNP的蛋白表达量以及相关通路的磷酸化水平,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雌激素刺激下心肌BNP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雌激素刺激能够显著上调心肌细胞内的BNP mRNA以及蛋白水平(P< 0.05),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 182 780能够抑制该效应(P < 0.05)。雌激素处理能够上调心肌Akt以及p38蛋白磷酸化水平(P < 0.05),但不能上调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预处理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或 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均能够降低雌激素诱导的心肌细胞BNP表达(P < 0.05)。【结论】 雌激素能够特异性地通过其受体影响心肌细胞BNP的表达,并且PI3K/Akt通路以及p38MAPK通路均参与了雌激素诱导的心肌细胞BNP表达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血府逐瘀汤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血管间质胶原重构及逆转中的意义 ,选择 1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36只 ,分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伊贝沙坦组 [30mg (kg·d) ]和伊贝沙坦联合血府逐瘀汤 (联合用药 )组 3组 ;另选同龄雄性Wistar大鼠 12只作为对照 ;取颈总动脉切片行HE和苦味酸一天狼星红染色 ,分别检测血管壁厚 腔径比和胶原面积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的浓度。结果发现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颈动脉壁厚 腔径百分比较对照组高 (14 .7%± 0 .5 %比 5 .9%± 0 .3% ,P <0 .0 5 ) ,伊贝沙坦组 (8.4 %± 0 .4 % )以及联合用药组 (7.6 %± 0 .5 % )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下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胶原面积百分比较对照组高 (9.6 %± 0 .4 %比 4 .8%± 0 .3% ,P <0 .0 5 ) ,伊贝沙坦组 (8.2 %± 0 .4 % )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下降 ,联合用药组 (6 .17%± 0 .38% )下降更明显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Ⅲ型前胶原和Ⅰ型前胶原与Ⅲ型前胶原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16 7.4± 18.7、6 4 .6± 7.6和 2 .6± 0 .3比 83.6± 10 .1、4 5 .3± 5 .6和 1.82± 0 .2 1,P <0 .0 5 ) ,伊贝沙坦组Ⅲ型前胶原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Ⅰ型前胶原和Ⅰ型前胶原与Ⅲ型前胶原比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69岁,教师,因活动后气促伴双下肢水肿1年,加重半个月于2009年11月9日人我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并出现皮肤易破溃,轻微碰撞后出现皮下瘀斑.患者在入院前曾多次就诊于当地不同的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4月于当地医院查胸片示:两肺间质性改变,心脏横径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血压人群以及高血压人群中不同血压昼夜模式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共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患者406例,其中高血压病例286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并设对照组120例。全部病例均在监测动态血压的同时记录动态心电图,并分析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结果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和Triangular Index值均比杓型组和对照组降低(P<0.05),其中,反杓型组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结论不同血压昼夜模式的高血压病患者HRV指标有明显差别,血压昼夜模式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借助特殊软件进行脑灌注成像 ,观察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动态变化。方法 静脉注射 10 0ml碘海醇 ,应用西门子SENSATION4型多层螺旋CT ,对 2 3例发病 6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扫描观察时间 -密度曲线 ,测定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对照区的血流灌注值局部脑血流量 (rCBF) ,局部脑血流容积 (rCBV) ,平均通过时间 (MTT)等 ,并获得相应参数的脑灌注CT成像 ,所有病例至少在发病 1周后复查 1次普通CT。结果  2 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 2 0例其脑梗死侧rCBF比对侧显著降低 (P <0 .0 1) ,有 17例患者 1周后复查CT发现其最终梗死面积比 6h内脑灌注的面积有缩小 (P <0 .0 5 ) ,证明此组患者在梗死灶中心周围有缺血性半暗区存在 ,有 3例患者 1周后CT图像显示最终梗死面积与 6h内脑灌注成像面积无明显差异。结论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脑梗死发病 6h内超早期明确梗死灶部位及范围 ,以及发现缺血坏死灶周围是否存在缺血性半暗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在一级或二级预防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放电治疗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04年3月至2012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植入了ICD的92例患者进行程控随访,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例患者,其中ICD一级预防45例,二级预防47例,共进行了423人次的程控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6 ± 21.8)个月。有37.8%的一级预防患者出现了室速/室颤(VT/VF),平均2.53次/人年;28.9%的患者给予了放电治疗,平均0.44次/人年。在二级预防中有59.6%的患者出现VT/VF,平均4.99次/人年,其中有47.9%需要放电治疗,平均为1.41次/人年。所有患者中,有46例ICD发生放电(50.0%),其中恰当放电的35例(38.0%),不恰当放电的11例(12.0%)。总计放电334次,其中恰当的放电治疗198次(59.3%),不恰当的放电治疗136次(40.7%)。不恰当放电原因包括:房颤92次(67.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2次(23.5%),ICD异常感知12次(8.8%)。有房颤病史的患者发生VT/VF的概率以及误放电的概率均高于无房颤病史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CD在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能给患者带来获益;房颤既是ICD不恰当放电的主要原因,也是提示VT/VF高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已经成为急性心力衰竭的一线用药,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将来也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