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宫腔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自2018年12月14日至2020年12月1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超声检查室就诊并提示宫腔病变的患者55例。常规二维超声根据宫腔病灶回声、大小及血流信号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再于宫腔镜手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以正常宫壁做对照,根据病变区造影剂到达时间、峰值强度及消退时间对病变做出良恶性判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宫腔病变的诊断效能,以及宫腔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模式差异。 结果宫腔镜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病变36例;恶性病变19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常规二维超声诊断病变良恶性的准确性为47.3%,敏感度63.2%、特异度73.7%、阳性预测值70.6%、阴性预测值93.3%;超声造影诊断病变良恶性的准确性为89.1%,敏感度89.5%、特异度88.9%、阳性预测值81.0%、阴性预测值94.1%。常规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不符合的6例患者中,5例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病理相符合。常规二维超声无法明确诊断的23例患者中,20例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病理相符合,超声造影对该23例的诊断敏感度为83.3%(5/6),特异度为88.2%(15/17)。恶性病变以早增强(84.2%,16/19)、高增强(78.9%,15/19)和早消退(89.5%,17/19)为主,早-高-早及早-高-同造影模式均为恶性病例,占比73.7%(14/19)。良性病变以同步增强及晚增强为主,占94.4%(34/36),其中晚-低-同模式分布最多,为13例。 结论超声造影可弥补单一采用常规二维超声的不足,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宫腔病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黄醇代谢相关基因LRAT和RDH12在宫颈鳞癌细胞系Si Ha和Ca Ski中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LRAT及RDH12过表达载体并转染宫颈鳞癌细胞系Si Ha和Ca Ski。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绿色荧光)和碘化丙啶(PI)(红色荧光)染色转染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宫颈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转染构建成功的LRAT和RDH12过表达载体后,Si Ha和Ca Ski细胞G_0/G_1期比例增高,S期降低;相较对照组细胞,Si Ha细胞系中过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约11%、10%,Ca Ski细胞系中,两组则均增加约7%;转染LRAT、RDH12组的Si Ha和Ca Ski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均少于转染空白质粒组。结论:LRAT及RDH12过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系的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各途径均有抑制作用,提示LRAT及RDH12可能是宫颈癌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正常小鼠三叉神经节(TG)是否表达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E(IgE) Fc段Fcγ受体和Fcε受体,及其在过敏小鼠TG中的变化.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OVA和铝剂,建立小鼠过敏性结膜炎(ACJ)模型.EHSA检测血清总IgE.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Fcγ受体和Fcε受体的表达.结果 小鼠TG表达Fcγ受体和Fcε受体.其中IgG激活型高亲和力受体FcγRI和抑制型低亲和力受体FcγRⅡ只表达在小鼠TG神经元上,而IgG激活型低亲和力受体FcγRⅢ表达在小鼠TG中的卫星胶质细胞上.IgE激活型高亲和力受体FcεR Ⅰ表达在小鼠TG神经元上,而IgE低亲和力受体FcεRⅡ同时表达在小鼠TG神经元和卫星胶质细胞上.与正常小鼠比较,ACJ小鼠的血清总IgE水平升高,TG的FcεR Ⅰ和FcγRⅡ表达增加(P<0.05).而ACJ小鼠的FcεRⅡ和FcγRⅠ表达下降(P<0.05).FcγRⅢ在正常和ACJ小鼠TG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别.结论 小鼠TG表达的Fcγ和Fcε受体可能参与ACJ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检查评估阴道后壁脱垂患者是否存在真性直肠前凸,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研究于我院妇科就诊的经POP-Q分期诊断为阴道后壁脱垂Ⅲ~Ⅳ期患者180例,其中伴有阴道前壁脱垂Ⅲ~Ⅳ期147例,伴有子宫或阴道穹隆脱垂Ⅲ~Ⅳ期133例,同时除外既往曾因直肠前突或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是否存在真性直肠前突,评估肛提肌损伤,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并根据罗马Ⅳ诊断标准诊断功能性便秘。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出现直肠前突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80例阴道后壁脱垂Ⅲ~Ⅳ期患者,根据盆底超声观察有无直肠前突分为直肠前突组45例,无直肠前突组135例。两组患者年龄、BMI、分娩次数以及肛提肌损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功能性便秘症状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OR3.302)及功能性便秘(OR5.729)是直肠前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阴道前壁脱垂(OR0.172)及子宫或阴道穹隆脱垂(OR0.124)可减少直肠前突的发生,是其独立保护因素。结论阴道后壁脱垂患者中仅有部分伴有直肠前突、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及功能性便秘增加直肠前突的风险,阴道前壁脱垂和子宫或穹隆脱垂会减少阴道后壁脱垂患者出现直肠前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