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结核菌素皮试(TB—PPD皮试)在MTB潜伏感染早期诊断的优异。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简称Elispot)对10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测,并和TB—PPD皮试进行平行比较。结果100例健康志愿者中有50例TB—PPD皮试阳性(占50%),Elispot检测阳性20例(占2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5,P〈0.005)。结论MTB特异性IFN-γ Elispot试剂盒在健康人群中检测阳性率比传统的TB-PPD皮试要低,Elispot检测体外IFN-γ 应答反应在诊断MTB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TB—PPD皮试,在MTB潜伏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高职院校新生伤害发生率,为学校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高职院校新生1157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54份,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某高职院校新生伤害发生率为76.3%(881/1154人).从生源地来看,本省市外的学生伤害发生率最高(8...  相似文献   
3.
γ-干扰素释放反应与PPD皮试在肾结核诊断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免疫酶联斑点法(Elispot)与传统的结核菌素(PPD)皮试对肾结核患者及健康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现状进行检查,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和PPD皮试,对14例肾结核患者及13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14例肾结核患者检测中,13例PPD阳性,12例Elispot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例志愿者中86例PPD阳性,22例Elispot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pot试剂盒在健康人群中检测阳性率远低于PPD皮试,而在肾结核的检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pot在区分肾结核患者与健康人方面价值优于PPD皮试。在肾结核的诊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短穗鱼尾葵花粉过敏原蛋白质组分进行双向电泳及其结果分析,构建短穗鱼尾葵花粉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明确短穗鱼尾葵花粉的过敏原蛋白组分的分布和构建蛋白质组学数据库。方法提取短穗鱼尾葵花粉的总蛋白,取上清液进行Bradford法定量总蛋白浓度,采用13 cm IPG胶条(p H 3~10)和12%的SDS-PAGE凝胶作为二项分离胶进行双向电泳(2D)分离,银染法分析其总蛋白组成,利用Image Master2D软件对2D胶进行检测和图像分析。结果双向电泳图谱共检测到516个短穗鱼尾葵花粉蛋白点,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12~174 k D,主要在10~50 k D;等电点在p H 3~10,主要分布在p H 5~8。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3 k D和p H 6.258 37。含量最低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9 k D和p H 3.615 79。结论成功构建较为完整的短穗鱼尾葵花粉蛋白双向电泳图谱,为建立短穗鱼尾葵花粉蛋白质组学数据库及其过敏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模研究α1-抗胰蛋白酶(AAT)治疗糖尿病的动物药效学。方法将大鼠造成Ⅱ型糖尿病模型,选择血糖值在15~30 mmol/L者用于实验组,AAT分为高(11.5 mg/kg)、低(5.75 mg/kg)两个剂量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做阳性对照。测定血清血糖(GLU)、肌酐(Cre)、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AAT低剂量组、AAT高剂量组中GLU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在二甲双胍组、AAT低剂量组有升高趋势,在AAT高剂量组有降低趋势;三个受试药组TC明显降低;TG在二甲双胍组有升高趋势,在AAT低、高剂量组中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AT对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有明显的降糖、降脂作用,AAT低剂量对TP有升高的趋势,可改善实验动物肾脏和胰腺内胰岛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学生对校园常见传染病预防认知方面的薄弱环节,探讨健康教育教学思路。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控基础知识、校园重点监控、传染病认知与行为等3方面知识点的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市内3所高校入学新生中随机整群抽取文理科不同专业学生。结果 3方面知识点合格率均低于50%,并呈现依次递减趋势,总合格率仅2.56%,合格率与学生在读学历、入学前常住地、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以往获取传染病知识的渠道等因素无关。结论该市大学新生普遍缺乏传染病预防知识,说明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高校应探讨、创新健康教育教学思路与方法,使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卡介苗对结核分枝杆菌IFN-γ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结核分枝杆菌IFN-γ酶联免疫斑点(简称Elispot)检测影响,评价Elispot检测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对98例某高校学生同时进行Elispot检测和PPD皮试,其中27例PPD皮试结果和Elis-pot检测均为阴性的受试者进行卡介苗接种。结果 98例受试者中,48例PPD皮试阳性,13例Elispot检测阳性,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上述27例受试者接种BCG后PPD皮试结果全转为阳性,Elispot检测仍为阴性。在BCG接种前后,ESAT-6和PoolA作用下IFN-γ分泌水平均无差异;但在BCG作用下,BCG接种后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接种前。结论 Elis-pot检测体外IFN-γ应答反应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PPD皮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8类变应原Der p 8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同源性。方法 根据已知Der p 8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提取屋尘螨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得到Der p 8的cDNA片段,以cDNA和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连接至T载体并转化入大肠埃希菌(E.coli Top10)中,培养后挑选阳性单克隆菌落测序。测序正确后,转入表达载体pET-32a,经酶切鉴定、测序后转入表达菌BL21,大量表达重组蛋白Der p 8。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后进行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Der p 8基因的同源性。 结-果 酶切鉴定显示Der p 8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目的基因分子量约为700 bp;SDS-PAGE电泳显示Der p8重组蛋白成功表达,分子量约为 38 kD,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Der p 8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本实验克隆Der p 8基因与NCBI基因库的Der p 8基因同源性为76.97%。结论 本实验成功克隆表达并纯化出具有免疫原性的Der p 8重组蛋白,为临床上应用重组蛋白于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高职院校新生伤害发生率,为学校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高职院校新生1157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54份,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某高职院校新生伤害发生率为76.3%(881/1154人)。从生源地来看,本省市外的学生伤害发生率最高(85.4%);男女生主要都为扭拉伤(31.5%);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学校宿舍区(23.6%);男生伤害发生率为83.0%(493/594),女生伤害发生率为69.3%(388/560);发生伤害时的活动类型主要是休闲活动(37.8%)。结论伤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源、地点、活动状态、性别等。高校制定控制伤害基本策略时需要考虑学生自身方面和学校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免疫酶联斑点法(ELISPOT)和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试(PPD皮试)对深圳市高校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状进行筛查,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简称Elispot)和PPD皮试,对13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A高校99例志愿者中PPD皮试有49例阳性(49.5%),Elispot检测有20例阳性(20.2%);B高校34例志愿者中PPD皮试有27例阳性(79.4%),Elispot检测有2例阳性(5.9%)。对两种方法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41.31,P〈0.005);在PPD(卅)组中Elispot阳性率最高为28.57%;在(廾)-(-)组中分别为22.2%、12.5%及12.28%。结论结核菌特异性IFN-γ Elispot试剂盒在健康人群中检测阳性率比传统的PPD皮试要低,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PPD皮试,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