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VP22融合型显性负性突变体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军  宫卫东  王岭  凌瑞  陈江浩  王辉  王廷 《医学争鸣》2006,27(10):875-878
目的: 了解VP22融合型显性负性(DN)突变体对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的作用. 方法: 将VP22全长及其不同区段融合于HBV核心蛋白(HBc)的C端,克隆入pcDNA3.1(-)构成DN突变体真核表达质粒. 转染HepG2.2.15细胞后,免疫荧光鉴定DN突变体在细胞内的表达,并以培养上清HBV表面抗原(HBsAg)的浓度为指标,观察DN突变体对HBV病毒复制的抑制效应. 同时以MTT比色法观察转基因的表达对宿主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 结果: VP22及其不同区段构建的DN突变体可在HepG2.2.15细胞中进行表达,且对宿主细胞无毒性. VP22融合型DN突变体可有效地抑制HBV的复制,具有蛋白转导特性的DN突变体比无转导特性的DN突变体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 其中VP22全长构成的DN突变体具有最强的抑制效应,可使上清HBsAg浓度下降81.94%. 结论: VP22融合型DN突变体可以增强DN突变体对HBV复制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胶原ⅩⅧ的羧基末端片断,一级结构包括184个氨基酸,分子量20道尔顿,是目前被研究最广泛的内生性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之一,但就其机制及临床应用方面仍有很多问题有待探究,现将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乳腺EIS检测评价年轻女性罹患乳腺癌危险度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乳腺电阻抗扫描成像(EIS)对年轻女性乳腺癌病人的敏感度、特异度,计算其相对危险度,决定是否采用更精确的影像学检查,以期指导年轻女性乳腺癌病人的早期检测。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6家医疗机构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方法对年龄≤45岁的女性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对583例准备进行乳腺组织活检的年轻女性病人进行乳腺EIS检测,与其病理结果相对照,计算出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计算乳腺EIS检测阳性病人患乳腺癌的发生率。结果583例中143例确诊为乳腺癌。EIS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72.9%、76.3%、51.2%和94.1%。EIS检测结果阳性的年轻女性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8.67。结论乳腺EIS检测可能成为年轻女性早期筛查乳腺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local injection of liposomal adriamycin (LADR)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rabbits bearing VX2 carcinoma in the mammary gland. Methods:Thirty fe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with 10 in each. VX2 tumor mass suspension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breast tissues of rabbits. Treatment initiated once the axillary lymph node reached 5 mm in the maximum diameter. Group 1 received a sham treatment. Group 2 received a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LADR adjacent to tumor. Group 3 received a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free ADR (FADR) at the same dose and concentration to group 2. The breast tumors and axillary lymph nodes were resected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repeated 3 times. The tumor and node siz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measured. PCNA mRNA expressions in breast tumors and axillary nod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RT-PCR. Results: The mean growth ratios of lymph nodes after treatment were 3. 70, 1.55, and 2.89, respectively, in groups 1, 2, and 3. The slowest node growth was observed in animals of group 2,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group 1 (P〈0. 001) and group 3 (P= 0. 002). The relative values of PCNA mRNA expression in lymph nodes were 0. 541, 0. 329, and 0. 450, respectively, in groups 1, 2, and 3. Group 2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PCNA mRNA expression in metastatic lymph node, as compared to group 1 (P〈0. 001) and group 3 (P=0. 004). Intravenous FADR injection effectively lowered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PCNA in breast tumors, which were not apparently altered after local LADR injection. Conclusion: Local injection of LADR holds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metastatic tumor cells in lymph nodes and appears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ymphatic metastases of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6.
阿霉素毫微粒肝动脉灌注后在荷肝肿瘤鼠体内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阿霉素毫微粒(NADM)与游离阿霉素(FADM)经肝动脉灌注后荷肝肿瘤鼠体内的药物分布,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SD纯系大鼠30只,建立W256移植性肝癌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只动物,经肝动脉以2mg/kg药物剂量分别注入NADM与FADM,每组于给药后1小时,5小时,15小时各处死5只大鼠,分别提取血浆,肝,心,脾,肺,肾,肝肿瘤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RP-HPLC  相似文献   
7.
背景:异种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预后的主要问题。然而,对异种骨移植中免疫因子表达和调节的认识尚少。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是重要的免疫因子,与移植后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目的:观察异种骨移植局部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对这些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对象:雄性Balb/c小鼠72只,体质量20~25g,随机分为3组,复合松质骨载体组,单纯松质骨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4只。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复合松质骨载体组小鼠左侧股部肌间隙植入复合转化生长因子β的松质骨载体;单纯松质骨载体组植入单纯松质骨载体;空白对照组仅行手术,不植入材料。术后4,7,14和21d观察各组小鼠植骨或手术区周围组织中增殖细胞记数;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植骨局部多种免疫因子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移植骨局部组织学观察及细胞密度测定;移植骨局部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①各组小鼠移植骨局部组织学观察及细胞密度测定:7d时,复合松质骨骨粒组较单纯牛松质骨骨粒组增殖组织中细胞密度明显高[(470.63±132.89),(311.46±93.69)个/视野,P<0.01];但14,21d时两组间则无明显差异。②各组小鼠移植骨局部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异种骨移植后的7,14d,复合了转化生长因子β的异种骨移植局部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6蛋白质表达分别较单纯异种骨低(7d白细胞介素1α:42.55±9.65比67.95±17.82,白细胞介素6:48.26±11.17比77.21±15.16;14d白细胞介素1αmRNA:84.77±7.42比112.94±7.02,白细胞介素6:78.10±17.22比121.18±15.44,P<0.01),但对肿瘤坏死因子α而言,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异种骨移植局部,多种细胞可以表达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和蛋白质,且这种表达受到转化生长因子β的调节。提示了转化生长因子β调节异种骨移植免疫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胶原ⅩⅧ的羧基末端片断,一级结构包括184个氨基酸,分子量20道尔顿,是目前被研究最广泛的内生性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之一,但就其机制及临床应用方面仍有很多问题有待探究,现将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ES的发现1971年Folkman博士[1]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提出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假说———血管生成假说,即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新生血管形成,阻断血管生成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这一假说后被多方验证并得到公认,使抗血管生成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条新的途径和手段。ES的发现与血管抑素(angiostatin)的发现基于同一个现象———“原位肿瘤可以抑制转移灶形成”现象,Folkman博士认为这意味着肿瘤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内部促血管生成因子相对较多,而外周循环中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较多(可能因为刺激因子在血循环中很快被清除),从而抑制了转移灶的发展。基于这种假说,ES首次被从鼠的成血管细胞瘤株的培养液中分离提纯出来。2 ES的生产Folkman实验室率先在荷瘤小鼠尿液中内提纯出了几微克ES蛋白,通过研究其氨基酸序列,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了重组的鼠ES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85例(294膝)关节镜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与其疗效分析。方法:28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手术,并在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进行。结果:术后经过平均(31.3±14.8)个月的随访,285例患者中37例(38膝)失访,余248例(256膝)患者Lysholm总分与手术前比较显著提高(84.8±5.0、54.6±6.4,P<0.001);Lysholm中的疼痛单项评分与手术前比较亦显著提高(19.7±4.7、6.7±3.0,P<0.001)。结论:关节镜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创伤小、疗效佳,可以最大限度保存正常软骨,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胶原ⅩⅧ的羧基末端片断,一级结构包括184个氨基酸,分子量20道尔顿,是目前被研究最广泛的内生性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之一,但就其机制及临床应用方面仍有很多问题有待探究,现将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