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0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例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的临床病例并对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冠脉畸形,这种畸形可分为良性或恶性,主要根据异常左冠状动脉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关系.对于可能引起猝死或严重心肌缺血患者,应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患者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其中1例左主干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1例走行于主动脉前方,这2例未进行预防性外科手术,目前预后良好.结论: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是罕见的冠脉畸形,应注意鉴别是良性或是恶性,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用多巴酚丁胺99m锝-MIBI(methoxyisobutylnitrile)心肌断层显象(Dobu-ECT)评价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术后3~6个月行多巴酚丁胺心肌显象。多巴酚丁胺以5~40μg.kg-1/min,每级剂量间隔3分钟。在最大剂量时注射740MBq99m锝-MIBI,1小时后行心肌断层显象。24小时后再注射等量399m锝-MIBI行静态心肌显象。结果术前显示116个异常室壁节段,术后显示79个节段缺血消失或缺血改善,术前心肌显象有明显可逆性心肌缺损节段,治疗有效率为75%;而术前仅呈固定缺损节段,治疗有效率为43.8%(P<0.01)。术前心脏断层显象有明显可逆心肌缺损病例,77.8%(21/27)术后心肌缺血消失或改善,22.2%(6/27)心肌缺血无改善或缺血范围扩大,其中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原有扩张部位再狭窄。结论多巴酚丁胺99m锝-MIBI心肌显象可用于评价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效果,在随访中可发现再狭窄,进一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病例1,患者男,55岁。因突发心前区疼痛6小时不缓解到我院急诊室,心电图胸前V1-2导联呈QS波,V3-5导联呈rS波,V1-5导联ST段明显抬高0.2~0.6mV。II、III、aVF导联呈qR波伴ST段抬高0.1mV。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穿刺右股动脉,插入6F动脉鞘管,先用6FJL4.0造影导管行左冠脉造影,结果示前降支近段次全闭塞。在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中前降支近中段完全闭塞,回旋支远端粗大(图1)。用6FJR4.0造影导管在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时未能找到右冠开口及右冠状动脉,然后仔细观察左冠状动脉,发现回旋支远端粗大并…  相似文献   
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模式,它将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应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自2001年开始国外首次报道OCT技术在人体冠状动脉内获得高清晰图像以来,OCT技术在冠心病介入领域中应用报道逐渐增多,目前备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负荷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3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可疑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79例,根据颈动脉斑块是否形成富脂质坏死脂核(LRNC)分为无LRNC组23例和LRNC组56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血浆TMAO水平,进行MRI检查,计算颈动脉斑块的LRNC大小和总管壁体积(TWV),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无LRNC组比较,LRNC组血浆TMAO水平明显升高[(7.00±6.29)μmol/L vs(3.29±1.99)μ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高脂血症以及合并疾病等因素后,血浆TMAO水平依然是LRNC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TWV呈正相关(r=0.295,P<0.05);LRNC组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LRNC大小呈正相关(r=0.576,P<0.01)。结论 老年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LRNC形成及大小密切相关,且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高龄女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科年龄≥80岁的女性心力衰竭患者292例,根据LVEF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87例HFpEF组205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FpEF组心房颤动比例、血钾和LVEF明显高于HFrEF组,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病史、冠心病血运重建比例及心率明显低于HFrEF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95%CI:1.008~1.056,P=0.009)、心肌梗死病史(95%CI:2.718~9.950,P=0.000)、冠心病血运重建(95%CI:1.042~3.648,P=0.037)、高脂血症(95%CI:1.615~6.068,P=0.001)是心力衰竭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肌梗死病史、高脂血症、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心率是高龄女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波复杂性比率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行12导联Holter检查,通过对12导联心电图做主成分分析并计算T波复杂性比率.临床结果通过病历记录获得.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NSTEMI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T波复杂性比率升高是NSTEMI(OR=2.248,95%CI 1.549~3.263,P<0.001)和住院期间MACE(OR =3.037,95%CI 1.886~4.890,P<0.001)的预测因子,进行ROC分析,AUC分别为0.715和0.770.结论 测量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总体T波复杂性比率可以发现和定量NSTEMI患者非局限性的心肌损伤,并给早期冠心病胸痛患者的评估带来了潜在获益.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制订的背景和涵盖内容。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应熟悉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检测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性,重视其早期评估和危险分层,规范治疗策略,以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动物急性脑损伤(acute brain injury,ABI)模型,观察心肌Gs蛋白α亚基(αsubunite of Gs,Gsα)和Gq蛋白α亚基(αsubunite of Gq,Gqα)的变化,探讨Gs和Gq在急性脑损伤致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adrenalinβ1receptor blocker,β1-ARB)和5-羟色胺受体2A阻断剂(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 blocker,5-HT2ARB)对G蛋白的影响。方法复制Wistar大鼠ABI模型(n=8)。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假手术对照组(SHAM)、急性脑损伤模型组(ABI)、β1-ARB组(BETA)和5-HT2ARB组(KETA组)。利用RT-PCR方法测定Gsα和GqαmRNA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Gsα和Gqα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ORM:100%)相比,SHAM组、ABI组和BETA组GsαmRNA表达分别为(92.6±24)%、(39.7±30)%和(80.1±12)%。ABI组GsαmRNA表达比SHAM组显著降低(P<0.05),预先应用β1-ARB的BETA组GsαmRNA表达比ABI组增高(P<0.05),而与SHAM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NORM:100%)相比,SHAM组、ABI组和BETA组Gqα蛋白表达分别为(105±30)%、(110±14)%和(107±23)%,各组之间Gqα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I组GsαmRNA和Gsα蛋白表达水平于脑损伤后显著降低。提示急性脑损伤致心肌损伤的发生可能与抑制Gs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有关,Gs蛋白可能以Gsα蛋白表达量改变的方式参与了急性脑损伤致心肌损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在美国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1],其发病率在国内也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且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其中最常见的病种为冠心病.研究发现,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元凶超过2/3发生于非显著狭窄性病变,由斑块破裂造成[2],因此血管壁病变而不是血管腔病变才是各种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3].对于动脉轻度狭窄的患者,仅了解血管的狭窄程度己不能全面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分析及稳定性的判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