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两种肝活组织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nghini一秒钟快速负压抽吸法和Bard Magnum肝穿刺活组织检查针切割法是两种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基本操作方法.我们就临床应用中如何选择和客观评价这两种肝活组织检查方法以及如何提高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安全胜等进行了10年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方式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优缺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秒钟负压抽吸法和Bard Magnum切割针自动切割法经皮穿刺肝活检的优缺点。方法在3322例次住院肝病患者肝活检中,分别采用抽吸法3059例次和切割法263例次。对抽吸法获取的标本长度小于1.5cm或为碎片组织的病例行2次或3次肝穿刺;切割法为经皮肤上同一针孔、肝内不同部位连续2次以上肝穿刺,即"一孔多点切割法"。结果抽吸法和切割法肝活检第一针穿刺标本平均长度分别为2.06±0.62cm和1.29±0.50cm(t=17.089,P=0.000);在221例抽吸法获得碎片组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肝硬化者184例(83.26%),对不能诊断为肝硬化的37例患者再行"一孔多点切割法"肝活检,结果35例(94.6%)为肝硬化。结论抽吸法较切割法获取的肝组织多,应作为肝活检的首选方式,肝组织呈碎片标本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是肝硬化,"一孔多点切割法"几乎能检出所有的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MRI分析肩峰形态特点与肩袖撕裂(RCT)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RCT患者的临床与MRI资料,另选取19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肩峰形态分为4型:Ⅰ型(平坦型)、Ⅱ型(弧型)、Ⅲ型(钩型)、Ⅳ型(反弧型)。于MRI图像上测量与RCT发病机制相关的肩峰形态学特点的4个参数:肩肱间距(AHD)、肩峰指数(AI)、外侧肩峰角(LAA)和肩峰厚度。结果 Ⅱ型肩峰RCT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病例组43.24%(16/37)、对照组57.89%(11/19)。2组间肩峰类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HD、AI、LAA和肩峰厚度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仅Ⅲ型肩峰各参数测量值与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肩袖形态,RCT患者的AHD和LAA值较小,AI和肩峰厚度值较大,Ⅲ型肩峰可能会增加RCT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Dixon技术对全肝进行无创脂肪定量测量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4例患者临床资料。使用Siemens 3.0T Magnetom Verio磁共振机,将T1WI_VIBE_DIXON序列采集的全肝数据导入MATLAB软件,利用插入的脂肪定量后处理算法计算,生成脂肪体积分数图。由同一位磁共振诊断医师以横轴位肝门层面为中心层面,沿肝脏边缘勾画出全肝轮廓为感兴趣区,并在中心层面上下连续取3个层面进行测量,将所得7个测量值的中位数作为最终结果。所有被检者的磁共振检查与肝穿刺活检术相隔时间在1周内,由同一位病理学医师做诊断并记录脂肪变肝细胞的百分数。结果以肝穿刺活检术的脂肪变病理分级结果为金标准,94例样本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1例,各组间的Dixon全肝脂肪定量结果有显著差异(X~2=75.975,P0.001)。同一样本的Dixon全肝脂肪定量数值肝穿刺脂肪定量数值(Z=-4.368,P0.001),但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24,P0.001)。应用Dixon技术测量全肝脂肪体积分数进行分级诊断时,诊断"轻度"时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0%、100.00%、88.90%、100.00%和90.74%;诊断"中度"时分别为96.40%、89.39%、85.79%、79.41%和98.33%;诊断"重度"时分别为90.48%、98.63%、89.11%、95.00%和97.30%。结论磁共振Dixon全肝脂肪定量与肝穿刺活检脂肪定量的结果一致性较好,两者均能反映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应用无创的磁共振全肝脂肪定量代替有创的肝穿刺活检脂肪定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酒精性肝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戒酒、营养支持、补充B族维生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10%葡萄糖溶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同时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同时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两组均14 d为一疗程,均治疗一疗程。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ALT、AST、γ-GT、总胆红素分别为(98.3±21.6)、(112.6±33.7)、(213.6±59.6)U/L、(31.3±8.9)mmol/L,治疗组分别为(63.3±16.7)、(71.6±19.2)、(142.1±33.7)U/L、(18.4±6.3)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48、5.070、5.008、5.674,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65.2%,治疗组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0,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6.1%,治疗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2,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0.6±10.3)个月.随访期间共有18例(15%)患者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糖尿病(OR=1.18,95% CI:1.02 ~ 2.89)、慢性肺疾病(OR =2.62,95% CI:1.37~6.59)、低血红蛋白(OR=1.75,95% CI:1.08 ~4.84)及低白蛋白(OR=2.06,95% CI:1.43 ~ 6.87)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慢性肺疾病、低血红蛋白及低白蛋白血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学变化.方法:对照组:常规护肝治疗1年,治疗组:隔日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 500-600万U,疗程1年,基础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中25例(占83.3%)炎症活动分级明显减轻,对照组中3例(占20%)炎症活动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21例(占70%)患者肝组织纤维化明显改善,对照组中1例(7.3%)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半定量计分分别为(2.33±1.28)、(1.85±0.67)(P<0.01)及(1.83±1·68)、(0.38±0.88)(P<0.01),HBcAg转阴12例.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半定量计分分别为(1.93±0.88)、(2.4±0.91),(1.27±1.59)、(1.63±1.68)1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干扰素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明显减少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