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中开展早期康复运动是否可减少长期卧床病人的并发症。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入住ICU的重型颅脑外伤成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管床护士按重型颅脑外伤护理常规执行护理,并执行翻身,拍背,抬高床头,根据医嘱实施胸肺物理治疗等康复运动。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入住ICU的重型颅脑外伤成年患者作为研究组,管床护士除了实施重型颅脑外伤的护理常规外,还对该组病人按流程实施早期康复运动,从病人进入ICU开始,每天在评估的基础上,实施相关项目的早期康复运动,连续观察7天。比较两组病人在ICU住院期间的深静脉血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疮、意外拔管等发生情况,同时观察研究组病人在实施早期康复运动过程中的意识状态、瞳孔、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病人其深静脉血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疮、意外拔管的发生例数较对照组少;而该组病人在早期康复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意识状态、瞳孔、心率、血压的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在评估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运动,能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循证基础上修订现有重症患者肠内喂养流程, 建立符合脓毒症患者的标准化喂养流程, 优化肠内营养治疗。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入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接受肠内营养喂养的脓毒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30例, 女70例, 年龄20~88岁, 按照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均置入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 实施基础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 实施标准化肠内喂养流程, 脓毒症患者喂养流程涵盖五个阶段:评估喂养时机、评估胃肠功能、患者评估和营养途径、评估喂养耐受性、目标热量达成。收集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等, 每天收集两组患者喂养耐受性指标:腹胀、腹痛、胃潴留、腹泻、呕吐、误吸等发生次数;统计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剔除研究期间临床死亡、出院等原因退出本研究的对象, 最终全程完成本研究者对照组共96例、试验组共99例。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显示, 试验组耐受性评分优于对照组[(1.62±1.36)分比(2.65±1.34)分],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  相似文献   
3.
总结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救治1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经验.针对该患儿病情,通过快速成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尽早启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优化容量管理,实施"清醒"镇静镇痛,及时发现并处理下肢缺血并发症,在循证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患儿心功能恢复,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144 h,入院第10天转出重症医学科,第18天出院,3个月随访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被动抬腿试验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效果,以指导脓毒症危重患者的早期液体护理管理。方法选择7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被动抬腿观察组和补液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容量反应阳性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根据试验结果实施液体管理,对比两组液体复苏后CVP、MAP、LAC、尿量、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结果被动抬腿观察组和补液对照组患者容量反应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补液对照组的意外发生率高于被动抬腿观察组(P0.05);PLR复苏前后CV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前后MAP、LAC、尿量、去甲肾上腺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对照组复苏前后CVP、MA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C、尿量、去甲肾上腺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动抬腿试验能有效反应容量状态,改善患者的循环灌注;实施过程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补液试验,更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