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可移植性人癌组织重构过程中,肿瘤干细胞植入方与宿主受体间的关系.方法 将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稳定转染于已建株的胶质瘤干祖细胞SU3,再将建立的SU3-RFP细胞接种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裸小鼠脑内.取移植瘤组织,筛选高增殖力GFP细胞,单克隆化后,鉴定细胞类型,测定其DNA含量,行染色体显带分析.并将建系的GFP细胞H1和H9分别接种于裸小鼠腋下和颅内,观察致瘤率和癌性表型.结果 在可移植性肿瘤组织中,RFP、GFP和RFP/GFP细胞的比例分别为(88.99±1.46)%、(5.59±1.00)%和(4.11±1.02)%.经2次单克隆化的宿主GFP细胞株H1和H9,在体外表现出无限增殖、接触抑制消失、超四倍体等癌细胞特征,并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2’,3’-环腺苷酸-3’-磷酸二酯酶(CNP).H1和H2细胞的体内致瘤率均为100%,肿瘤均向接种周围组织呈广泛侵袭性生长.结论 在可移植性胶质瘤模型中的肿瘤细胞,并非像传统观点那样均由移植的肿瘤干祖细胞产生,被接种的肿瘤干细胞侵袭的宿主脑细胞也可以转化为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脑出血早期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knowledge、万方、CHKI等中外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脑出血早期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按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5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共1493例患者。Meta分析发现,剂量为40μg/kg的rFⅦa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血肿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P〈0.05),不良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剂量为80μg/kg的rFⅦa治疗组与对照组,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加量明显减少(P〈0.05),病死率、神经功能恢复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早期治疗中应用剂量为40μg/kg的rFⅦa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剂量为80μg/kg的rFⅦa治疗可减少血肿扩大发生,同时rFⅦ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进展期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是否癌变并对肿瘤生长起促进作用. 方法 将转染红色荧光蛋白(RFP)的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SU3)接种于12只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裸小鼠腹腔,致瘤后取腹水或肿瘤结节培养,从GFP+细胞中克隆可传代的SU3细胞诱导的宿主腹腔肿瘤细胞株(SU3-ihCTC),并进行体外生长特性检测和分子表型试验、分子遗传学检测和致瘤试验. 结果 SU3-RFP/GFP荷瘤鼠腹水为血性,在肠系膜等腹腔脏器上长出许多肿瘤结节,取其培养细胞中RFP+和GFP+细胞,发现它们都具有增殖潜能,经单克隆的SU3-ihCTC细胞,具有生长接触抑制消失,增殖速度快,高集落形成率,染色体异倍体、端着丝粒等体外生长的癌细胞表型,而且在裸小鼠体内具有高致瘤率(12/12),同时表达巨噬细胞标志蛋白CD68. 结论 胶质瘤中被肿瘤细胞征集来的巨噬细胞不但能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而且自身已癌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应用颅骨表面解剖标志指导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技术。 方法 从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选取15具颅骨标本和8具尸头标本,定位颅骨标本解剖标志点:二腹肌沟顶点、乳突尖、星点及关键点(横窦-乙状窦移形处相对应颅外标志点),研究颅骨解剖标志点间的关系,制定开颅技术,并将该开颅技术应用于28例患者,通过评估相关指标,评价此开颅技术的可行性。 结果 (1)解剖研究及尸头验证:关键点与二腹肌沟顶点距离左侧为(16.79±3.50) mm、右侧为(14.82±2.96) mm,关键点与星点距离左侧为(19.53±3.84) mm、右侧为(22.59±4.08) mm,关键点与乳突尖的距离左侧为(33.98±3.87) mm、右侧为(32.78±3.29) mm,关键点与星点的距离左、右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将开颅技术应用于8例尸头标本,均未出现静脉窦损伤。(2)临床应用:28例患者进行开颅技术验证,23例横窦乙状窦暴露充分,无钻孔所致静脉窦破损,平均开颅时间为(23.1±2.2) min,骨瓣1.8 cm×2.0 cm,骨窗直径2.0~2.5 cm,术中骨瓣复位。 结论 以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连线为基线,过二腹肌沟顶点作基线的垂直线,在垂直线上定位二腹肌沟顶点上方14 mm(左侧)/12 mm(右侧)的点,确定此处为钻孔骨孔中心点并形成骨孔,可以获得满意的术区显露,避免静脉窦的损伤,为临床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6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结果,为6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个体化、合理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2020年1-12月在门诊及住院进行6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的结果。采用Med Calc 5.2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种药物监测1次频率的比例均为门诊>住院(P<0.01),监测频率2次以上的比例均为住院>门诊(P<0.001)。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女性患者奥氮平、氨磺必利、利培酮+帕立哌酮的血药浓度均高于男性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患者喹硫平+去乙基喹硫平血药浓度低于男性患者(P<0.01)。≥60岁患者的氨磺必利、喹硫平+去乙基喹硫平、阿立哌唑+脱氢阿立哌唑血药浓度高于<60岁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患者奥氮平、利培酮+帕立哌酮、氯氮平+去甲氯氮平的血药浓度与<60岁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种药物及其代谢物中,奥氮平血药浓度在治疗窗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索应用颅骨表面解剖标志指导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技术。 方法 从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选取15具颅骨标本和8具尸头标本,定位颅骨标本解剖标志点:二腹肌沟顶点、乳突尖、星点及关键点(横窦-乙状窦移形处相对应颅外标志点),研究颅骨解剖标志点间的关系,制定开颅技术,并将该开颅技术应用于28例患者,通过评估相关指标,评价此开颅技术的可行性。 结果 (1)解剖研究及尸头验证:关键点与二腹肌沟顶点距离左侧为(16.79±3.50) mm、右侧为(14.82±2.96) mm,关键点与星点距离左侧为(19.53±3.84) mm、右侧为(22.59±4.08) mm,关键点与乳突尖的距离左侧为(33.98±3.87) mm、右侧为(32.78±3.29) mm,关键点与星点的距离左、右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将开颅技术应用于8例尸头标本,均未出现静脉窦损伤。(2)临床应用:28例患者进行开颅技术验证,23例横窦乙状窦暴露充分,无钻孔所致静脉窦破损,平均开颅时间为(23.1±2.2) min,骨瓣1.8 cm×2.0 cm,骨窗直径2.0~2.5 cm,术中骨瓣复位。 结论 以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连线为基线,过二腹肌沟顶点作基线的垂直线,在垂直线上定位二腹肌沟顶点上方14 mm(左侧)/12 mm(右侧)的点,确定此处为钻孔骨孔中心点并形成骨孔,可以获得满意的术区显露,避免静脉窦的损伤,为临床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