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诊断弹簧韧带内上支损伤的价值。方法 采用6~15 MHz线阵探头,对21例成人获得性平足症患者(平足症组)和30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弹簧韧带内上支声像图特征,测量和比较两组弹簧韧带内上支近端和远端厚度。结果 对照组弹簧韧带内上支超声表现为中低回声条索,结构清晰,韧带近端厚度为(4.19±0.57)mm,远端厚度为(3.81±0.77)mm;平足症组超声示弹簧韧带肿胀增粗,回声减低,结构不清晰,韧带近端厚度为(5.32±1.11)mm,远端厚度为(6.35±1.41)mm;两组韧带近端及远端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弹簧韧带损伤便捷、无创,可为平足症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踝关节骨折诊疗失误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对12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按损伤暴力分类:直接暴力组58例,间接暴力组64例。结果有10例出现诊疗失误,其中漏诊4例,距骨外脱位2例,前脱位1例,腓肠神经损伤2例,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折断1例。对于有距骨外脱位的2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治疗。前脱位1例未行二次手术,出院后失访。结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要求较高,应认真查体及阅片,术中仔细操作,方能减少失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与成形术治疗类风湿前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年1月至2012年6月)、CNKI(1990年1月至2012年6月)、OVID(1996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EMBASE(1966年1月至2012年6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2年6月)和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3期),搜集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与关节成形术比较治疗类风湿前足畸形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的文献选择患者满意度、趾区负重、AOFAS穿鞋评分、外观评分、足功能指数评分、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手术时间、并发症作为系统评价的指标。采用RevMan 5.1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研究,28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的AOFAS穿鞋评分、外观评分优于第一跖趾关节成形术[MD=-0.88,95%CI(-1.55,-0.22),P=0.010;MD=-5.04,95%CI(-8.94,-1.14),P=0.01],矫正第一、二跖骨间角、外翻角的能力较成形组好[MD=1.43,95%CI(0.37,2.48),P=0.008;MD=13.27,95%CI(11.44,15.09),P< 0.00001]、并发症少[OR=2.32,95%CI(1.06,5.05),P=0.03]。而患者满意度、足功能指数评分,两组疗效相当。结论 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二至五趾跖骨头切除成形术治疗类风湿前足畸形,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足的外观及功能、术后并发症少,其疗效优于第一跖趾关节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闭合矫正先天性近指间(HP)关节屈曲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先天性PIP关节屈曲畸形6例6指。其中左手环指2例,右手小指4例。6例均为Ⅱ型,PIP关节屈曲挛缩角度为71.5°~92.5°,平均85.7°±1.3°。均使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闭合矫正。根据TAM系统评定方法评价疗效。结果:本组6例6指,经过2.5~4周(平均3周)治疗,屈曲挛缩关节完全伸直,术后4周测量PIP关节角度为160.2°~179.5°,平均176.7°±0.8°,平均矫正91.0°±1.3°。术后1月根据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疗效,优5例,良1例。患者均获随访0.5~2a,仅1例患者术后1a手指PIP关节角度只达160°,有部分关节活动度丢失,其余5例患者患指PIP关节角度可自主伸展至180。。结论:ORTHO~X微型外固定支架闭合矫正先天性PIP关节屈曲畸形,术式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踝关节骨折诊疗失误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对12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按损伤暴力分类:直接暴力组58例,间接暴力组64例。结果有10例出现诊疗失误,其中漏诊4例,距骨外脱位2例,前脱位1例,腓肠神经损伤2例。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折断1例。对于有距骨外脱位的2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治疗。前脱位1例未行二次手术,出院后失访。结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要求较高,应认真查体及阅片,术中仔细操作,方能减少失误。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第一跖趾关节切除成形术与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比较治疗类风湿前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Ovid、MEDLINE、CBM、EMbase、WanFangData、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1期)以及康健循证医学知识仓库,查找第一跖趾关节切除成形术与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比较治疗类风湿前足畸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至2012年2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RCT,共计206例患者(269只足),其中第一跖趾关节切除成形术组98例(130只足),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组108例(139只足)。Meta分析结果显示: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在穿鞋、外观的评分方面优于第一跖趾关节切除成形术,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穿鞋:MD=-0.88,95%CI(-1.55,-0.22),P=0.01;外观:MD=-5.04,95%CI(-8.94,-1.14),P〈0.00001];但两者在患者满意度、转移性病损、疼痛、日常及体育活动和拇趾区承重压力的评分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类风湿前足畸形疗效优于第一跖趾关节切除成形术。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和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的影响,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Brostr(o)m法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16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9 ~31岁,平均23.6岁;均有踝关节外侧轻度肿胀、疼痛、不稳感,均为6个月以上的陈旧性损伤,而且经过3~6个月康复训练无改善,反复扭伤.均采用带线锚钉技术结合改良Brostr(o)m法修复,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采用Good 症状评级标准对患者术后主观感觉进行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 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92.06±3.13)分]、距骨前移距离[(3.19±1.17) mm]、距骨倾斜角度(4.69°±1.35°)均较术前[(65.00±6.65)分、(11.38±2.23) mm、13.44°±2.25°]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ood症状评级标准: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应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Brostr(o)m法解剖修复韧带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伤洗剂联合体外震波治疗跟骨脂肪垫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12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骨伤洗剂+体外震波)、观察组(骨伤洗剂)、对照组(体外震波),记录各组治疗前后VAS及FHSQ评分,B超测定治疗前后足跟脂肪垫厚度.结果:共有120例纳入研究.中药熏洗及体外震波治疗跟痛症均有缓解疼痛作用,二者联合治疗后症状改善更显著.结论:中药熏洗联合体外震波治疗跟骨脂肪垫炎型跟痛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阳药酒灸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对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每次2 m L,每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温阳药酒灸,每3~4 d行1次。2组均连续治疗5周。观察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评定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疗效,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0%(34/40),对照组为60.00%(24/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85.00%(34/40),对照组为50.00%(2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明显改善,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温阳药酒灸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