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往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大多采用全胃切除术,同时清扫肿瘤周围淋巴结和(或)将邻近受累脏器一并切除。1989年2月至1995年6月,我们对5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脏器联合切除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吻、缝合器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7例直肠癌患者行超低位直肠前切除,应用上海产金钟牌缝合器、吻合器,进行结肠-直肠吻合。结果:本组根治性切除25例(92.6%);1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7%;吻合口狭窄3例,发生率为11.1%,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合理使用国产缝合器、吻合器可完成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可达保肛、根治、降低费用、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 2004年7月~2007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病人70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4.16%(453/706),第一站(N1)、第二站(N2)和第三站(N3)的转移率分别为61.90%(437/706)、35.86%(253/706)和7.93%(56/706).14例病人发生"跳跃性转移",其中N2为13例,N3为1例.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长径、分化程度和Borrmann分型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OR=2.594,P<0.001)、分化程度(OR=1.743,P<0.01)和肿瘤长径(OR=1.204,P<0.001)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肿瘤长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术前采取的化疗和放疗措施)与术中灌注化疗对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96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两组,每组各48例.综合治疗组在传统手术治疗基础上术前予新辅助治疗,术中予灌注化疗;传统治疗组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 96例中3例因发生低位肠梗阻急诊手术治疗或行姑息性手术被排除(综合治疗组1例,传统治疗组2例),综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和13.0%,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6.4%和4.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4%和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1.3%和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和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新辅助治疗与术中灌注化疗可明显降低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5年生存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近8年来,我院共收治肝脏外伤189例,采用手术治疗148例(78.3%),保守治疗41例(21.7%)。其中合并伤133例(占70.4%)。直接死于肝外伤8例,病死率4.2%;死于合并伤27例,病死率14.3%。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①本组189例中,男107例,女82例;年龄7~72岁,平均36.4岁。车祸伤153例,坠落伤13例,刀刺伤8例,撞击伤7例,挤压伤5例,踢伤3例。手术治疗148例,其中肝左叶损伤29例,肝右叶损伤123例,肝左右叶同时损伤31例,右叶及尾状叶损伤6例。合并伤133例中并颅脑损伤30例,胸外伤62例,四肢、脊柱及骨盆骨折11例.其它腹腔脏器损伤30例。参照Moor的五度分法及Ceppani改良分法,将本组肝脏外伤损伤的程度分为:Ⅰ度肝外伤64例,Ⅱ度肝外伤93例,Ⅲ度肝外伤32例。②诊断:a.明显的外伤史,特别  相似文献   
6.
自1992-04/2000-09,我院共收治肝脏外伤213例,其中早期诊断162例,早期正确诊断率为77.8%,遗漏或未及时诊断肝外伤48例,占22.5%。单纯肝外伤65例,占30.5%。复合伤148例,占69.5%,手术治疗162例,占76.1%。保守治疗51例,占23.9%,本就我们处理复合性肝外伤的经验及教训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术中淋巴结的标记方法。方法  2 2 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 3个组 :美蓝 抗胃癌单克隆抗体 (MAb3H 11)注射组 (观察组 ) 76例 ;美蓝组 73例 ;对照组 75例。结果 观察组 76例清扫淋巴结 2 2 0 1个 ,平均每例清扫 2 9.0个 ,平均每例清扫转移淋巴结 7.8个 ( 5 93 / 76) ;美蓝组 73例清扫淋巴结 1619个 ,平均每例清扫 2 2 .2个 ,平均每例清扫转移淋巴结 6.0个( 4 41/ 73 ) ;对照组 75例清扫淋巴结 13 77个 ,平均每例清扫 18.4个 ,平均每例清扫转移淋巴结 4.9个 ( 3 68/ 75 ) ;平均每例清扫的淋巴结数及转移淋巴结数 ,观察组均明显多于美蓝组和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应用美蓝 抗胃癌单克隆抗体 (MAb 3H 11)术中胃壁注射 ,可有效的标记胃的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自1992-04/2000-09,我院共收治肝脏外伤213例,其中早期诊断162例,早期正确诊断率为77.8%,遗漏或未及时诊断肝外伤48例,占22.5%。单纯肝外伤65例,占30.5%,复合伤148例,占69.5%。手术治疗162例,占76.1%,保守治疗51例,占23.9%。本文就我们处理复合性肝外伤的经验及教训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共213例,男122例,女91例,年龄7岁~72岁,平均35.2岁。车祸伤163例,坠落伤14例,刀刺伤17例,撞击伤9例,挤压伤6例,踢伤4例。手术治疗162例,其中肝左叶损伤34例,肝右 叶损伤131例,肝左右叶同时损伤31例,右叶及尾状叶损伤7例,合并伤148例,合并颅脑损伤35例,胸外伤66例,四肢、脊柱及骨盆骨折15例,其他腹腔脏器损伤32例。参照Moor的肝外伤五度分法及Ceppani改良分法,此组患者的肝脏外伤损伤程度的分级为:Ⅰ度67例,Ⅱ度107例,Ⅲ度39例。 1.2 诊断 ①明显的外伤史,特别是右上腹部或右下胸部外伤;②不同程度的失血或失血性休克的表现;③明显的腹膜炎体征;④腹穿或腹腔灌洗阳性;⑤若病情允许,可结合其他必要的辅助检查。本组采用上述方法早期正确诊断率为77.8%。 1.3 治疗 本组采用手术治疗162例,保守治疗62例,其中11例病情加重,改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卧床、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吸氧、输血、输液、止血、抗感染、镇静止痛及加强支持疗法等。若患者突然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明显的腹膜炎体征时,立即手术治疗,本组11例改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肝内血管结扎+大网膜填塞术、肝脏缝合术、肝脏缝合+大网膜填塞术、肝动脉结扎术、肝切除术和包括清创性肝切除、肝填塞术、肝脏缝合+胆道引流术、腔静脉及门静脉修补术。合并伤的种类及处理见表1。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东营市2017年碘缺乏防治工作情况,掌握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为下一步碘缺乏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抽取采样点,抽取的每个镇(街道)中随机抽取40名8~10岁的儿童和20名孕妇,检测其家中食盐碘含量并采集日间随意一次尿样检测碘浓度;采集东营市39个乡镇的末梢水样检测水碘浓度。结果显示,402名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0.79%,结节发现率为1.49%;13个乡镇街道水碘中位数<10μg/L,24个乡镇街道水碘中位数在10~100μg/L之间,2个乡镇街道水碘中位数>100μg/L。1 501份食用盐的盐碘中位数为20.00 mg/kg,碘盐覆盖率为65.49%;碘盐合格率87.18%,合格碘盐食用率57.1%。602名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91.00μg/L;298名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23.80μg/L。提示本次调查的儿童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但孕妇仍存在碘营养不足的情况,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碘盐市场的监管、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导致胃癌切除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1年6月~2007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与东营市人民医院2165例胃癌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导致胃癌切除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切除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1%,病死率为1.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7个因素中有15个因素与胃癌切除术后死亡有关,依次为年龄、营养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脏病、肝硬化、前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肿瘤分期(Ⅳ期)、肿瘤直径、肿瘤侵及周围脏器情况、胃切除方式、医师手术例数、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7个独立危险因素与胃癌术后死亡的发生有关,包括心脏病、医师手术例数、肿瘤侵及周围脏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年龄、术中失血量和前白蛋白水平.结论 确定胃癌切除术后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必要术前干预,对降低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