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5     
对于B细胞激活、增殖和分化成熟起作用的淋巴因子总称为B细胞刺激因子(BSF)。BSF包括B细胞增殖因子(BCGF)及B细胞分化因子(BCDF)。由于难以从含有多种淋巴因子的混合上清中分离和纯化含量极微的某种因子;一种因子能有多种生理作用;在有些情况下,淋巴因子之间还有协同或抑  相似文献   
2.
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产生 IL-1α、IL-2的能力及外周血清sIL-2R水平,探讨这些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活性。结果〔显示再障患者PBMNC产生IL-1α的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产生 IL-2的能力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 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这三项检测结果对于认识再障贫血的发病机制、辅助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中IL—1α,IL—和sIL—2R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ELISA法测定8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28例健康献血员PBMNC产生IL-1α和IL-2的能力及它们的外周血清sIL-2R水平。结果显示再障患者PBMNC产生IL-1α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产生IL-2能力则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sIL-2R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这三项检测结果对于认识再障的发病机制,辅助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序、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4.
炎症是很常见的重要的病理过程,它是活组织对损伤性刺激的反应。在炎症过程中始终可以看到损害和抗损害两种现象。就渗出液来说也是如此,渗出液中既含有炎症介质等促炎因子,又含有抗炎因子。后者是本文要介绍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和方法:采用两种体外细胞趋化游走实验体系及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丹参单体(IH764-3)对rhIL-8话怕的人嗜中性白细胞(neutrophils,Neu)跨聚碳酸酯(PC)膜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cl cells,HUVEC)单层趋化游走过程的影响,以分析IH764-3的炎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H764-3对rhIL-8诱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瘀证是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病理综合征 ,为研究其机制 ,我们对 18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进行检测。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按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王净净 ,龙俊杰主编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3) ,选择我所科研门诊患者中符合血瘀证诊断的冠心病 (《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戴瑞鸿主编 .上海 :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 ,1993∶179—184)患者 18例 ,为血瘀证组 ,男 9例 ,女 9例 ;年龄 39~ 74岁 ,平均 5 6岁 ;临床表现 :心绞痛 15例 ,舌质紫暗 15例 ,舌有瘀斑 11例 ,肢体麻木 5例 ,舌底细络粗张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因素 TNF- α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在大系列 MDS细胞遗传学研究基础上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对 2 3例 MDS、17例 AA、10例 AL 和 8例 ITP等患者骨髓液进行 TNF- α活性水平的测定。结果 :MDS TNF- α活性水平有明显增加、AL 则有显著性增加 (P<0 .0 5 )并同它们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和 SCD阴性检出率的增加相一致。AA与正常人差别不明显 ,ITP与正常人几乎无差别 ,这同它们中大多数患者骨髓细胞核型正常和 SCD阳性的结果相一致。部分病例随访结果显示 ,当 MDS转白血病时不仅其骨髓细胞 SCD由阳性转阴性 ,其 TNF- α活性水平呈数倍于正常值的扩增。结论 :尽管 MDS和 AA同属造血干细胞病并有共同的遗传背景和发病早期 ,但前者主要还与体液免疫抑制因素 (TNF- α)相关 ,而后者则还与细胞免疫抑制因素 (如 T-淋巴细胞 )相关 ,因而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瘀血证的本质,研究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两种体外白细胞趋化游走实验(48孔微小趋化室和Trans well共同培养体系),观察瘀血证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及原儿茶醛(37℃40 ug/mL 15分钟)对其影响.结果瘀血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较健康人非常显著增强,P<0.01.原儿茶醛能显著降低瘀血证(P<0.01)及健康人(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结论瘀血证患者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增强,原儿茶醛能降低瘀血证患者的单核细胞趋化游走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和方法:采用两种体外细胞趋化游走实验体系及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丹参单体(IH764-3)对rhIL-8诱导的人嗜中性白细胞(neutrophils,Neu)跨聚碳酸酯(PC)膜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单层趋化游走过程的影响,以分析IH764-3的抗炎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H764-3对rhIL-8诱导的Neu跨PC膜趋化游走(P<0.01)和跨HUVEC单层趋化游走(P<0.01)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IH764-3抗炎作用机制之一,与对照组比较、IH764-3对rhIL-8诱导NeuCD11b表达(P<0.01)及Neu与HUVEC单层粘附(P<0.01)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这种抑制作用是IH764-3抑制Neu趋化游走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瘀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NC)和中性粒细胞 (Neu)趋化游走能力变化及益气活血中药 (黄芪丹参颗粒 )干预作用 ,明确血瘀证发病机制及中药疗效机制。[方法]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前后血瘀证患者PBMNC和Neu跨越聚碳酸酯膜 (PC)和血管内皮细胞 (HUVEC)单层的个数。[结果]血瘀证患者PBMNC趋化游走能力显著高于健康者 ,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后 ,血瘀证患者PBMNC和Neu趋化游走能力显著降低。[结论]提示炎性反应参与血瘀证的形成 ,而益气活血中药具有通过降低炎性反应缓解血瘀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