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乳喂养是自然界赋予人类本能的喂养方法,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WHO和UNICEF联合宣言促使国际社会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保健的全球战略。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笔者从产科护理模式对促进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产科护理促进母乳喂养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健康孕妇随机分为≤7周和8~12周两组,于流产前2天口服米非司酮片,最后一次服用米非司酮12h后空腹服米索前列醇,观察两组完全流产、不完全流产以及流产失败的情况。结果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后对≤7周组和8~12周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流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终止早期妊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将在两癌普查中发现的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患者,以随机原则,2010年选择150例为对照组,2011年选择1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药灌肠+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灌肠+体外电场热疗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盆腔积液消失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109例,占72.7%,盆腔积液消失(以B超报告<2 mm) 61例,占40.7%,并发症发生32例,占21.3%,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130例,占86.7%,盆腔积液消失102例,占68.0%,并发症发生7例,占4.7%,总有效率为98.7%.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灌肠+体外电场热疗是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 李某,女,58岁,1981年8月11日入院,住院号156699。患者于1981年8月3日因患“风湿性关节炎”而肌注丁公藤注射液2支(每支2毫升,相当生药5克,生产单位及批号不详),约10分钟后,即见全身皮肤潮红,刺痒不适,次日潮红处出现绿豆大至鸽蛋大不等之水疱,继而水疱溃破、糜烂。2月前曾因注射当归针致皮肤过敏。此次发病前未用过其它中西药物。入院时检查:面、颈、胸背上部、四肢及手足背均见弥漫性浸润性红斑,颈前、胸背上部及上肢见大小不等之糜烂面,甚多桨  相似文献   
5.
李玉梅  黄燕奎  邻丽华  陈业芳 《中外医疗》2011,30(21):108-108,110
目的观察替硝唑与洁尔阴洗液联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包括治疗组(替硝唑+洁尔阴)与对照组(替硝唑),同时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痊愈与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口服替硝唑同时局部使用洁尔阴是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52例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子宫与肌瘤体积的变化,以及经期、经量、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米非司司酮可明显减少子宫体积(P<0.01)与肿瘤体积(P<0.01),缩短经期(P<0.05)与经量(P<0.01)及血小板聚集率(P<0.05),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升高了血红蛋白含量.结论:米非司酮对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处理方法对脐带残端干燥、脐部并发症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0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两组,实验组常规断脐后双气门芯平脐双重结扎,在距脐根0.5cm处断脐后,彻底清除脐带残端内的华通胶和血管,新生儿出生48h~72h后,脐带残端干燥期进行二次剪脐。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脐带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湿情况,脐部并发症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湿情况和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处理脐带残端的方法使脐带残端早干燥、早脱落,脐部愈合快,脐部并发症少,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8.
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0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98例,采用逆向皮内注射法;对照组502例,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比较两组一次进针成功率、标准皮丘、拔针后菌液外溢情况及新生儿身体稳定性。结果实验组一次进针成功478例(96.0%)、标准皮丘472例(94.8%)、拔针后菌液外溢15例(3.0%);对照组一次进针成功446例(88.8%)、标准皮丘442例(88.1%)、拔针后菌液外溢50例(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逆向皮内注射法应用于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具有易固定、易进针、进针角度准确等优点,从而提高接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苏丽东  唐鸿玉  陈业芳  梁少清 《护理研究》2009,23(33):3031-3032
[目的]探讨两种处理方法对脐带残端干燥、脐部并发症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0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两组,实验组常规断脐后双气门芯平脐双重结扎,在距脐根0.5 dm处断脐后,彻底清除脐带残端内的华通胶和血管,新生儿出生48 h~72 h后,脐带残端干燥期进行二次剪脐.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脐带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湿情况,脐部并发症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湿情况和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处理脐带残端的方法使脐带残端早干燥、早脱落,脐部愈合快,脐部并发症少,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酒饼热敷治疗哺乳早期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将产后24 h发生乳房肿胀的8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用酒饼捣成粉末,温热水调成糊状,产妇平卧,环形涂抹于双乳房上,避开乳头,厚度约0.2~0.4 cm,再湿热毛巾敷上,然后用热水袋敷于热毛巾上保持温度,每次20~30 min,每天2次,连续2~3 d.对照组用传统温热毛巾外敷双乳房,时间、次数同观察组.每次治疗结束均予以挤奶或吸奶器吸奶.结果 观察组乳房胀痛消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观察组48 h内乳腺管通畅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酒饼热敷,能够快速、有效治疗哺乳早期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