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度有机磷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0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并发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在24h内发病,有132个器官系统发生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累及最多的是脑和呼吸系统;30例中死亡10例,总死亡率为33.3%。结论:原发性MODS是重度有机磷中毒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合理采取综合救治策略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严重肺挫伤患者血浆vWF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严重肺挫伤患者血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在受伤后不同时点的含量,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及对病情变化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3例严重肺挫伤患者根据ALI/ARDS诊断标准分成ALI/ARDS组(A组)和非ALI/ARDS组(B组)两组,并引入对照组(C组),使用ELISA法分别检测伤后24h内、第3天、第5天、第7天时的血浆vWF水平,观察其动态规律,并比较各组的临床结果。结果严重肺挫伤ALI/ARDS组血浆vWF含量呈动态变化,发病后即升高,且各时段逐渐升高;严重肺挫伤非ALI/ARDS组血浆vWF含量亦呈动态变化,发病后先升高后降低;严重肺挫伤ALI/ARDS组后期死亡率明显增加。结论严重肺挫伤血浆vWF含量呈动态变化,动态血浆vWF水平可以作为严重肺挫伤后ARDS的预测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严重肺挫伤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直接原因[1].研究发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肺挫伤致ARDS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2],而乌司他丁(UTI)能有效抑制ARDS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3],目前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及在加强监护病房(ICU)中的监护和救治.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45例肺挫伤致ARDS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采取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救治措施.45例中治愈32例(71.1%),死亡13例(28.9%).结论 肺挫伤致ARDS死亡率高,在ICU中严密监护,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救治措施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危重患者并发腹内高压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并发腹内高压的病因及早期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入住ICU的危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腹胀、胃肠功能障碍者行膀胱内压力测定,腹腔内压>1.33 kPa判定为腹内高压.早期给予非手术综合干预.并对其临床资料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早期综合干预,37例在1~2周内腹腔内压逐步降至<1.33 kPa,腹胀消失,胃肠功能恢复正常;1例自动出院,2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腹腔间隙综合征死亡.结论:腹内高压征危重患者常见,早期采取以控制病因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腹腔内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呼吸机内固定在治疗连枷胸合并急性肺挫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2004-01~2007-12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患者61例,行呼吸机内固定治疗后分析血气分析等各种参数的变化.结果 行呼吸机内固定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前有明显改善 (P<0.01).部分患者避免了手术内固定治疗.本组治愈52例,治愈率85.2%.结论 尽早对连枷胸合并急性肺挫伤行呼吸机内固定治疗能明显改善病情,为手术提供条件,但应注意控制机械通气时间,防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CD36和CD63水平变化及其与内皮损伤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06~2011-11收入我院急诊科的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50例,包括男28例,女22例,年龄(32.3±11.5)岁.按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重伤组(ISS≥16分,29例)和轻伤组(ISS<16分,21例);按ARDS诊断标准,分为ARDS组(27例)和非ARDS组(23例);按预后分为生存组(36例)和死亡组(14例).同时取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3.5±10.6)岁.各组性别和年龄构成均具有可比性.患者到达急诊科后6 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36和CD63双阳性率,同时采用ELISA技术检测外周静脉血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结果 血小板CD36和CD63双阳性率、血浆vWF水平重伤组明显高于轻伤组(P<0.05),ARDS组明显高于非ARDS组,死亡组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创伤后血小板CD36和CD63的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vWF)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血小板CD36和CD63双阳性率在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早期明显增高,和创伤严重程度相关,同时反映了患者肺损伤的程度,这对多发伤合并肺挫伤,特别是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1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2)和血液净化组(n=9),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h、48h、72h后APACHE11评分、血肌酐(SCr)、淀粉酶(AMS)、血气分析、TNF-α、IL-1、IL-6、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72h后,血液净化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清除血肌酐、降低淀粉酶及纠正酸中毒方面,血液净化治疗也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液净化治疗组SAP患者血清中TNF—α、IL-1、IL-6、C反应蛋白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着下降(P〈0.05)。血液净化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在数值上小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早期血液净化治疗能清除SAP患者血液中的炎症因子以及有毒代谢产物,是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吸入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吸入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对22例吸入性肺炎致ARDS病人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采取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救治措施,本组22例中死亡5例,死亡率为5/22。结论重症吸入性肺炎致ARDS死亡率高,合理采取综合救治措施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颅底骨折并鼻腔大出血的急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底骨折并鼻腔大出血的急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急诊五年来收治的23例颅底骨折并鼻腔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结果治愈20例,死亡3例.结论 对颅底骨折并鼻腔大出血的患者,采用动脉栓塞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动脉栓塞治疗已成为颅底骨折大出血的急诊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