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的尿液中人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γ干扰素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和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PG)含量与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以活检证实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20例为排斥组,另选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良好的受者20例为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起,连续30d留取晨尿,利用Luminex 2000检验操作平台,通过PlexMark三联肾损伤标志物试剂盒检测两组受者移植后30d内每天的尿液中IP-10、Mig和OPG的水平.结果 排斥组的尿IP-10为(394.7±67.3)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3.8) ng/L(P<0.05).排斥组的尿Mig水平为(443.0±88.9) ng/L,对照组仅为(15.7±6.99) ng/L,排斥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尿OPG的峰值水平,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斥组在排斥时间段尿IP-10和Mig的水平显著高于非排斥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水平在不同时刻均与血肌酐浓度呈现明显的相关性,IP-10与血肌酐的相关系数(R2)=0.8673,P<0.01,Mig与血肌酐的R2=0.7951,P<0.01,IP-10和Mig的变化时间早于血肌酐,而排斥前后OP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液中IP-10和Mig含量的升高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相关,可早期反映亚临床肾小管损伤,且其变化早于血肌酐的升高,有望成为独立指标来预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访研究表明,肾移植对供肾者的安全影响较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甚至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目的:评价亲属活体肾移植对供者的安全性影响。方法:通过门诊定期随访、配合电话随访以及定期举办肾友会的方式对94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后供者随访1-10年,比较肾移植供者供肾前后血清肌酐、血尿和尿蛋白以及血压和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供者供肾后出院时血清肌酐较供肾前明显升高(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且保持在稳定水平,最近一次随访时血清肌酐与出院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供者供肾后镜下血尿3例(3.2%)、蛋白尿2例(2.1%),经休息后可好转;高血压6例(6.4%);高脂血症6例(6.4%);无一例供者死亡。说明对于健康供者而言,供肾是安全可行的,供肾前全面评估和供肾后长期随访对保障供者的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背景:随访研究表明,肾移植对供肾者的安全影响较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甚至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目的:评价亲属活体肾移植对供者的安全性影响。方法:通过门诊定期随访、配合电话随访以及定期举办肾友会的方式对94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后供者随访1-10年,比较肾移植供者供肾前后血清肌酐、血尿和尿蛋白以及血压和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供者供肾后出院时血清肌酐较供肾前明显升高(P < 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且保持在稳定水平,最近一次随访时血清肌酐与出院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供者供肾后镜下血尿3例(3.2%)、蛋白尿2例(2.1%),经休息后可好转;高血压6例(6.4%);高脂血症6例(6.4%);无一例供者死亡。说明对于健康供者而言,供肾是安全可行的,供肾前全面评估和供肾后长期随访对保障供者的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视黄醇结合蛋白4是早期反映近端肾小管损伤的最敏感的标志物,已被用于急性肾损伤的早期检测,推测其可能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有关。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早期外周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含量与移植肾功能恢复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连续收集肾移植后受者的静脉血标本。以临床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20例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组,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按照1∶1∶1随机选取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受者20例为肾功能延迟恢复组,肾功能恢复良好的受者20例为对照组。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持续检测外周血视黄醇结合蛋白4,同时使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持续监测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纵横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急性排斥反应组、肾功能延迟恢复组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血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急性排斥反应组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血肌酐在处于排斥时间段内与非排斥时间段内有显著性差异  (P < 0.01);肾功能延迟恢复组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血肌酐在肾功能异常期与正常期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血肌酐、血尿素氮成正相关。在急性排斥反应组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出现升高的时间早于血肌酐变化;在肾功能延迟恢复组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出现下降的时间同样早于血肌酐变化。视黄醇结合蛋白4是一可独立检测的生物标志物指标,其与血肌酐、血尿素氮呈正性相关,且在提示移植肾功能变化时存在一定的时间优势,这非常有利于临床对急性排斥反应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诊断和监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移植肾动脉狭窄可能导致高血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移植肾丢失.多普勒超声是筛查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常用手段.儿童肾移植中,在多普勒超声下检出移植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以下简称"动脉流速")增快比例明显高于成人.方法 我们总结分析了本院近年来64例儿童肾移植中出现动脉流速增快以及确诊动脉狭窄的情况,总结分析了动脉流速增快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A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9月至2022年8月189例儿童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R, 将受者分为AR组和无AR组, 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肾移植术后AR的相关危险因素, 并进一步明确AR对移植肾功能和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随访期间共有33例(17.5%, AR组)儿童受者发生了AR, 术后1年内AR发生率为16.9%(32/189);另156例未发生AR儿童受者为无AR组。单因素分析发现AR组受者的中位透析时间为19个月, 大于无AR组的11个月;AR组供者中位年龄为12月龄, 小于无AR组的24月龄;AR组供者中位体重为9.5 kg, 低于无AR组的12 kg;AR组中位供/受体体重比为0.36, 小于无AR组的0.50;AR组他克莫司(tacrolimus, TAC)浓度未达标的比例为45.5%(15/33), 高于无AR组的21.2%(33/156), 上述参数两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