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轻或消除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病人于胎儿取出之前由于手术刺激盆腔脏器引起的疼痛不适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80例ASAⅠ~Ⅱ级足月产妇, 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把针头斜面旋向骶尾方向,A组(实验组)给予0.2%布比卡因15mL,B组(对照组)给予1.73% 碳酸利多卡因5mL,然后向头方向置硬外管4cm。两组病人在平卧位观察6min后给予1.73%碳酸利多卡因8~10mL,6min后开始手术。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了解骶丛阻滞效果、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及术后子宫收缩情况。结果:A、B两组骶丛阻滞效果满意率分别是95%和45%(P 〈0.01),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分别是12.5%和40.0%(P〈0.05),子宫收缩满意率分别是95%和75%(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中,向骶尾方向注入相对大容量的0.2%布比卡因可获得满意骶丛阻滞效果,对产妇生命体征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对子宫收缩影响小,是剖宫产病人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异氟醚麻醉对急性脑外伤患者血清S100B和NSE的影响,比较其脑保护作用。方法:136例急性脑外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血肿清除术,按麻醉药物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及异氟醚组(n=68)。分别比较两者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开始2h、手术结束时的血清S100B和NSE。结果:两组患者S100B和NSE在手术2h及术毕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B和NSE无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丙泊酚组的血清S100B和NSE均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患者在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时血清S100B和NSE含量均显著升高,丙泊酚与异氟醚都能显著降低这些物质,但丙泊酚作用更强,提示丙泊酚脑保护作用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硝酸甘油、瑞芬太尼、硝酸甘油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控制性降压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45例,分别采用硝酸甘油(I组)、瑞芬太尼(II组)、瑞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Ⅲ组)控制性降压麻醉,维持患者MAP在60~70mmHg,观察三组患者控制性降压前即刻、降压后5、10、30、60min的MAP和HR及降压停止后MAP恢复到降压前水平的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控制性降压后MAP均显著下降(P〈0.01),和降压前即刻相比较,I组降压后HR较降压前有明显增快(P〈0.05);而II组患者的HR有明显下降(P〈0.05),且随着药物剂量增加有下降更明显的趋势。Ⅲ组降压前后HR变化不大。降压停止后血压恢复至降压前水平时间Ⅱ组(12±3)min和Ⅲ组(10±2)min,明显快于I组(304-2)min。结论瑞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控制性降压麻醉,可取长补短,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中胸段硬膜外穿刺两种侧入法的进针方向、深度、成功率、及穿刺对脊柱的损伤情况.方法对80例中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结合人体脊柱解剖特点,采用棘突中点旁开1.5cm处为穿刺点,沿对应棘突进行穿刺;B组(对照组)采用棘突间隙旁开1.5cm为穿刺点的常规硬膜外侧入穿刺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深度、穿刺针与皮肤、脊柱轴线的成角及术后背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所有病人的穿刺均获成功,进针深度为3~5.5cm,针体与皮肤、脊柱成角约60°、80°,所有病人均无背痛;B组有4例穿刺失败改用A组方法获得成功.成功病例进针深度为3.3~6.0cm,与皮肤、脊柱成角约45°、35°,有5例出现背痛(均为反复穿刺引起).结论棘突中点旁入路是中胸段硬膜外穿刺的较佳路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手术中保证脑灌注压情况下限制液体输入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输注乳酸林格液维持循环稳定,试验组采用持续监测颅内压输注维持脑灌注压在5.33~13.3kPa之间情况下输注乳酸林格试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注射液(1∶1的比例)。比较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手术开始、去骨瓣前、去骨瓣后5分钟、去骨瓣后10分钟、止血完成、手术结束的MAP、HR、CVP和手术后1、2、3、5、7天的GCS值,比较伤后半年GOS评分。结果:(1)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2)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手术开始时MAP、HR、CVP无明显差异(P>0.05);(3)2组患者去骨瓣后5分钟、去骨瓣后10分钟MA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且伴随着血压的下降,心率升高(P<0.05);(4)去骨瓣前、止血完成CVP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P<0.05),而去骨瓣后5分钟、去骨瓣后10分钟反而低于实验组(P<0.05)。(5)患者手术后第5、7天GCS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半年后GOS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证脑灌注压情况下限制液体输入可以有效保持术中麻醉状态下循环稳定,同时改善脑外伤手术预后,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1989年至1995年肇庆口岸518名境外人员经疾病监测体检,检出梅毒4例,HBsAg阳性29例,高血压32例,心电图异常1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科学有效地对往返港澳小型船舶进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卫生检疫,最大限度地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人传出。[方法]针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特点(包括症状、体征、传播途径等),利用相关的仪器和手段,制定和实施针对往返港澳小型船舶的卫生检疫监管措施。[结果]制定了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成立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小组;落实了相关技术人员和实施措施;启动有效的“进出境疑似病人处理程序”。[结论]对往返港澳小型船舶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卫生检疫工作到位,措施有效,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今后开展传染病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9.
肇庆口岸出入境人员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乙型@丙型@庚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乙、丙、庚3型肝炎在出入境人群中的流行情况.[方法]从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对1141名出入境人员进行监测体检.[结果]乙、丙、庚3型肝炎病毒感染标记检出率分别为57.06%、3.59%和0.53%.3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地域、年龄、性别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率为1.32%,乙、庚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为0.35%.[结论]应加强对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的防治,进一步开展庚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混合液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E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急诊行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次注射组(S组)和病人自控镇痛(PCEA)组(C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手术结束缝皮肤时给药,采用VAS评分法对术后1、4、8、24、48h各时间段进行镇痛效果评价并同时观察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拔尿管后排尿情况、子宫复旧情况及产后出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子宫复旧情况、产后出血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C组低于S组(p<0.05)。结论在所观察的病例中,术后硬膜外单次注入吗啡混合液和采用病人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较为接近,两组均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C组镇痛质量优于S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