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中颈浅丛阻滞改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肿块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即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滞颈浅丛).对照组:采用C4横突一针阻滞法.局部麻醉药均为0.25%罗哌卡因.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评价阻滞效果,监测抬头肌力,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等.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切皮时(T2)、分离瘤体时(T3)、手术结束时(T4 )5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对照组T2、T3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1、T2、T3时间点的HR均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2、T3时间点的HR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2、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实验组的阻滞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2/40,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神经阻滞后,两组患者头颈活动均自如,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GDM患者为GDM组,同期4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经过和母儿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并发症:GDM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先兆子痫40%(10例)和10%(4例),羊水过多30%(12例)和5%(2例),早产20%(8例)和5%(2例),剖宫产80%(32例)和25%(10例),产后出血20%(8例)和5%(2例),巨大儿35%(14例)和10%(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GDM组胎儿窘迫E40%(16例)]和新生儿窒息[15%(6例)]与对照组[5%(2例)、5%(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的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强调早期检出,加强对GDM患者的管理,可以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4年8月开展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93例的临床资料,初步总结分娩镇痛这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结果 产妇镇痛后生命体征平稳,下肢均能活动,胎心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给予负荷剂量后15min内即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全部有效。无痛分娩93例,其中顺产62例(66.7%),胎头吸引助产13例(14.0%),剖宫产18例(19.4%),71例(76.3%)使用缩宫素。产程最短1h,最长6h,平均3.5h。新生儿1min和5min按Apgar标准评分均正常。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用于分娩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适于临床开展分娩镇痛。但需要对分娩镇痛这项新技术进一步加强宣传,以推动分娩镇痛这项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是心内科重危症 ,若不及时处理 ,可危及生命。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使用硝普钠泵入抢救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2 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 5 2~ 76岁 ,平均 6 4岁。其中冠心病 13例 ,高血压心脏病 10例 ,扩张型心肌病 3例。均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大汗、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哮鸣音、心率在 12 0次 /min以上。其中血压升高 16例 (15 0 /110mmHg左右 ) ,正常 8例 (10 0 /6 0~ 140 /90mmHg左右 ) ,血压低者 2例 (<10 0 /6 0mmHg)。1 2 …  相似文献   
6.
全麻或者已经气管插管的昏迷患者行胃管插入比较困难,特别是毒物中毒咽喉部水肿、食管口痉挛的患者,有时胃管插入尤其困难。自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我院对46例经常规方法插胃管失败患者采用气管导管引导插胃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44~ 74岁 ,平均 59岁。冠心病 8例 ,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6例 ,退行性联合瓣膜病 1例 ,扩张型心肌病 1 0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5例。临床表现为 :咳嗽、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心悸、口唇发绀、双肺底湿性罗音 ,颈静脉怒张。肝大、双下肢水肿 ,其中 4例有不同程度胸水。本组心功能不全分级均为 级。入院后除了病因治疗外 ,均卧床休息 ,低盐饮食 ,足量洋地黄、利尿剂 ,口服消心痛和转换酶抑制剂治疗 1周 ,心功能仍无改善。1 .2 方法 停用洋地黄制剂 ,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监测麻醉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来指导异丙酚用量.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患者60例分成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实验组n=30)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控制异丙酚用量;Ⅱ组(对照组n=30)无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只根据临床体征控制异丙酚用量,两者同时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 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Ⅰ组和Ⅱ组异丙酚用量分别为(456±38.3)mg和(689.3±56)mg,Ⅰ组明显少于Ⅱ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血流动力学比Ⅱ组更为平稳(P<0.05).结论 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指导下,可以明显减少异丙酚用量,同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0.25%罗哌卡因组(R组)和0.25%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改良颈浅丛阻滞法(即将局麻药注射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阻滞双侧颈浅丛。观察2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对抬头肌力的影响及并发症。结果: 阻滞起效时间R组为(6.33 ±0.92) min,B组为(4.75 ±0.9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阻滞麻醉有效率R组为95.0%,B组为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B组在T2、T3时间点HR均增快(P < 0.05和P < 0.01)。2组在T2、T3和T4时间点的DBP、SpO2均较T0升高(P < 0.05~P < 0.01),2组不同时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有4例发生抬头肌力减弱,但头颈仍能自主活动;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罗哌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用胸10-11硬膜外麻醉用于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I-Ⅱ级行阑尾切除术200例病人,随机分为T。组:选用胸11-12椎间隙穿刺(n=100);To组:选用胸10-11椎间隙穿刺(n=100),观察麻醉阻滞平面、麻醉药用量、肌松、手术时间、牵涉痛、恶心、呕吐、辅助药应用等。结果两组比较,麻醉平面、麻醉药用量、肌松、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中牵涉痛、恶心、呕吐、辅助药应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用胸10-11硬膜外麻醉用于阑尾切除术,可减少术中牵涉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可减少辅助药应用,因此,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I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