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贲门失弛缓症(简称AC)经气囊扩张术可在X线透视下和内镜下进行。前者操作较费时,也较难对准狭窄的贲门部;后者经内镜活检孔道置囊,其气囊直径较小,故扩张效果均欠满意。自1996年7至1998年2月作者等用自制气囊和国产气囊经内镜放置对本症进行治疗,现将...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74例经临床和内窥镜证实为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进行分组试验。治疗组38例用胃祥宁+羟氨苄青霉素(Amo)+灭滴灵(Met)治疗,对照组36例用铋剂(Bis)+Amo+Met治疗。2周后停用抗生素,治疗组单用胃祥宁,对照组单用Bis治疗,疗程共4周,治疗后复查胃镜、病理组织学及HP检查。结果1周内疼痛缓解率、4周溃疡愈合率治疗组为89.5%和78.9%,对照组为66.7%和55.5%,前者优于后者(P<0.05):HP清除率治疗组为81.5%,对照组为88.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3.
亚高温局部热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亚高温局部热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和达到病例入组标准的恶性肿瘤患者按患者自愿自身对照的原则分为三组热疗组(30例),化疗组(40例)和热化综合治疗组(40例)。各组于治疗前1天、治疗结束后第1天用抗凝管和普通管各抽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2~3mL,用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检测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比较每组治疗前后各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CD3,CD4,CD4/CD8比值及sIL2R水平,单纯热疗组治疗前分别为54.80±4.44,31.97±4.76,1.17±0.32,0.39±0.18,治疗后分别为64.47±4.73,40.97±4.4,1.43±0.25,0.73±0.25,治疗前后对比P值均为0.01;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分别为63.93±4.85,38.25±5.18,1.25±0.24,0.60±0.21,治疗后分别为53.98±7.04,30.28±5.18,1.03±0.21,0.39±0.17,治疗前后对比P值均为0.01;热化综合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亚高温局部热疗能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pemetrexed,PEM)治疗老年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5例老年不可手术的Ⅲa和Ⅲb期NSCLC患者接受PEM单药或与顺铂联合化疗,单药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静脉滴注大于10min;每3周重复。顺铂25mg/m^2,静脉推注,第1~3天,治疗前后适当进行水化;每3周重复。用培美曲塞前1周口服叶酸400μg,1次/d,连服到培美曲塞结束后21d;用培美曲塞前1周给予VitB121000μg肌注,每9周1次;用培美曲塞前24h口服地塞米松4mg,2次/d,连服3d。结果全组45例,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3例,稳定(SD)16例,进展(PD)5例,有效率RR(CR+PR)53%,临床收益率CBR(CR+PR+SD)89%,疾病进展时间(TTP)13.6周。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均未达到Ⅳ度,均可耐受,经对症治疗不影响化疗进行。结论以培美曲塞为主的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疗效,且毒性反应轻,耐受性好,但临床病例较少,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人血管抑素K1-5基因(rAAV-AG)对B16F0恶性黑素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观察rAAV-AG单次肌肉注射在预防肿瘤生长、血行转移及治疗肿瘤方面的不同作用;Western blot法定性检测血管抑素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TUNEL法检测肿瘤凋亡细胞数。结果:rAAV-AG单次肌肉注射后第2周至实验结束时(~70 d)小鼠体内均有血管抑素表达;预防肿瘤生长抑瘤率为97%(P<0.01);预防肝、肺转移抑瘤率分别为37.5%(P<0.05)和47.7%(P<0.01);低、中、高剂量组治疗肿瘤抑瘤率分别为44%、61%和65%,小鼠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8 d6、6 d和68 d,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6),中、高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基因治疗各组肿瘤MVD减少,凋亡细胞数增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统计结果与各组抑瘤率一致。结论:rAAV-AG单次肌肉注射能有效预防和治疗B16恶性黑素瘤的生长及血行转移,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其抑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抑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18FDG PET/PET-CT 诊断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CBM和Medion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1年7月,搜集18FDG PET/PET-CT诊断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文献。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10.1软件deeks法绘制漏斗图,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绘制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与Q值。
结果
最终纳入22个研究。汇总SROC曲线下面积及Q值分别为0.978,0.933。Meta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度0.944 (95% CI:0.918~0.964, I2=0)、诊断比208.670 (95% CI:109.56~397.44, I2=23.5%) 和阴性似然比0.084 (95% CI:0.060~0.119, I2=0) 同质性较好,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存在异质性。根据森林图直接合并同质研究和Meta回归分析后再行同质研究合并分别得到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0.986 (95% CI:0.975~0.993,I2=15%),34.903 (95% CI:21.321~57.126,I2=0);0.981 (95% CI:0.968~0.989,I2=55.5%),27.937 (95%CI:15.953~48.926,I2=25.5%)。
结论
18FDG PET/PET-CT可作为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高的影像工具用于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和幽门螺旋杆菌(Hp)在消化性溃疡病出血中的相互作用,对106例溃疡病出血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Hp检测和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41例(387%)溃疡病出血前有NSAIDs用药史,其中36例Hp阳性,65例(613%)无NSAIDs用药史,其中42例Hp阳性,两者比较显示使用NSAIDs者的Hp阳性率较高(P<001)。组织学方面,Hp阳性的NSAIDs用药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并常见胃粘膜局灶性坏死和微小糜烂形成,与Hp阳性的非NSAIDs用药者和Hp阴性的NSAIDs用药者比较,其胃粘膜受损更加严重。结果表明Hp感染者服用NSAIDs,显著增大了溃疡病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卡培他滨和伊利替康联合热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和伊利替康联合局部热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化疗组,每组均予伊利替康180mg/m^2静脉滴注,90min,d1;卡培他滨每日口服2500mg/m^2,连服两周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化疗d1、d4、d7、d10分别接受局部热疗,每次60min,每3周重复,完成2个周期后判定疗效。【结果】热疗组和化疗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48%,40%(P〈0.05)。中住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34周,28周(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腹泻是两组较为常见的毒副反应,热疗组较化疗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伊利替康加局部热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高;局部热疗可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